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影视公司 >> 影视公司发展 >> 正文 >> 正文

电影剧院管控进一步放宽,电影产业链公

来源:影视公司 时间:2022/11/3
北京医院湿疹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zd/210426/8890894.html

一、文旅部进一步放宽剧院等演出场所的疫情管控,春节档的火爆意味着观影意愿仍然较强,今年电影市场有望进一步修复

1、文旅部进一步放宽剧院等演出场所的疫情管控,有助影院人流提升

今日(3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剧院等演出场所、上网服务场所、娱乐场所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疫情低风险地区,对剧院等演出场所、上网服务场所、娱乐场所接待消费者人数比例不再做统一限制,由各省(区、市)党委、政府根据当地疫情防控形势自行掌握。

低风险地区的影院有望逐步解除此前75%的上座率限制,本次放宽象征着国内疫情防控情况较好,将继续推动民众观影意愿的恢复、推升上座率。

上座率的松绑将直接增加影院每个放映场次的收入,有助于院线增加排片,而排片的增加将拉动制片方的票房分账收入,促进电影公司积极定档前期积压的作品,优质影片的持续供给则将刺激民众观影需求,形成产业的正向循环。

2、短期看,元旦档期+春节档期皆刷新票房历史纪录,电影业一季度业绩有望明显修复

1月1日元旦当日,全国票房破6亿元,刷新了中国影史历年元且单日 票房纪录。年春节档实现总票房78亿元,相比增长32%,为史上最强春节档。

短期来看,元旦档期+春节档期皆刷新票房历史纪录,叠加年的低基数效应,影院公司及春节档影片的内容投资方的Q1业绩有望明显修复。全年来看,预计年票房有望恢复至年水平,较年的同比下滑70%将有显著的恢复。

3、长期看,行业竞争格局改善+下半年主旋律大片较多,将支撑电影业全年票房

长期来看,疫情带来的行业竞争格局改善+观影意愿复苏的效果将持续释放,无论是上游的内容制作方、或是下游的影院行业,皆有望持续受益于市占率提高带来的业绩提升。

后续票房上,年为建党一百周年,预计各家将集中发力主旋律大片,就过去经验来看,此类题材电影经常是我国的票房马,如《我和我的祖国》、《八佰》都荣登中国票房史前十名之列。

目前已确定年将有《》、《东方红》、《我的父亲焦裕禄》等主旋律大片将上映,今年电影票房预计将持续有优质内容支撑。

二、电影行业核心公司介绍

电影产业链主要由制作、发行、院线构成。部分公司只涉及产业链的一部分,而有的公司则包含了制作、发行、院线全产业链的业务。

其中,电影制作是电影行业的上游,制片方制作一部电影一般可以获得35%-45%左右的分账票房收入,其成本主要为浮动成本,如人力、拍摄、后期制作成本等。

A股主要制作公司包括光线传媒、华谊兄弟、北京文化、万达电影、中国电影。

电影发行为电影行业的中游,发行公司负责与院线影院交涉上映细节,目前发行行业包括传统的发行巨头(中影、华夏)、新媒体发行公司(如在线票务平台)、存在内容制作的公司(如光线),收入占分账票房的5%左右。

A股主要的发行公司包括中国电影、光线传媒、万达电影。

放映渠道是电影制作的下游,主要包括院线和影院,院线是若干个电影院的联结,主要负责对影院进行统一的供片和排片。院线和影院的收入一般占分账票房的50%-60%。

A股主要的院线公司包括万达电影、中国电影、横店影视、金逸影视、上海电影、幸福蓝海。

以下我们从上中下游分别对核心公司进行对比。

1、上游制作:光线、北京文化、华谊兄弟制作业务占收入比重较大,其中,光线传媒聚焦动画电影、北京文化投资高口碑、华谊兄弟题材较广泛、中国电影聚焦主旋律题材、万达电影打造悬疑/剧情类IP

1)电影制作占比较大的公司:华谊兄弟、北京文化、光线传媒

华谊兄弟为中国影视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其收入主要来自于影视制作,投资类型电影题材广泛,包括喜剧、爱情片、紧张惊险动作片、战争片、剧情片、谍战片等。年战争巨制《八佰》为复工后首部在院线上映的国产大片,有效带动了国内电影市场回暖;21年元旦档影片《温暖的抱抱》也有不错表现。

北京文化的题材涉及军旅、青春、科幻等,公司屡次打造了高口碑电影。例如,年暑期档,公司凭借爆款电影《战狼2》一跃成为电影行业内制作发行公司的翘楚,同年上映的《芳华》同样跻身年度票房top10。年暑期档影片《我不是药神》和春节档《流浪地球》分别位居当年国内电影票房的第三和第二名。年春节档《你好,李焕英》再度成为票房黑马。

光线传媒主要聚焦动画电影。年光线传媒成立彩条屋影业,投资了20余家动漫产业链上下游公司,基本覆盖了从IP孵化、创意培育、动画制作再到宣发的全产业链,成为了国内动画电影赛道龙头公司。年光线传媒出品的爆款产品《哪吒之魔童降世》累计票房超50亿元。年国庆档《姜子牙》成为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第二名。

2)中国电影、万达电影也有部分收入来自于电影制作业务

中国电影的主要电影类型为主旋律题材。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影集团,国企背景使得公司在主旋律题材影片运作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公司参与制作了《建军大业》、《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三部曲。年主导或参与出品的主旋律电影包括《 》、《夺冠》、《我和我的家乡》等。

万达电影主要电影类型为悬疑、犯罪、剧情,公司打造了“唐人街探案”、“鬼吹灯”等系列IP。年春节档《唐人街探案3》位列中国内地票房总榜第五位。

2、中游发行:中国电影在发行市场 ,光线市占率提升,万达电影市占率则有所下滑

电影发行业务主要分两块,国内影片发行和进口影片发行。国内主要的国产影片发行公司包括中国电影、博纳影业(未上市)、光线传媒、万达电影。

下表统计了中国电影、光线传媒、万达电影在国产影片发行市场的市占率:

可以看出:

1)中国电影在发行市场占据 优势,且发行业务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较大。

年,中国电影主导或参与发行国产影片票房共.34亿元,占全国国产票房比重为34.15%,发行进口影片票房共.27亿元,占全国进口片票房比重为57.51%。不论是国产影片还是进口影片,其市占率均居电影发行公司首位,并且,目前进口影片的发行需要牌照,中国电影是全国唯二拥有牌照的公司(另一个为华夏,未上市),牌照壁垒明显。

并且,中国电影的发行业务占其总收入的比重超过了一半,年达52.5%。

2)光线传媒以电影发行起步,后参股猫眼电影,近几年市占率有所提升,但整体来看,发行业务占比不高。

光线传媒年试水电影发行业务,09年正式切入电影发行行业,随后业务扩展至制作环节。年,光线传媒参股猫眼电影(互联网分发平台),-年,光线传媒发行国产电影票房市占率分别为10.9%、19.5%、33.7%。

光线传媒没有披露单独的发行业务收入,其年其电影业务收入占比89%,预计发行业务仅占一小部分,其电影收入主要来自于制作业务。

3)相较之下,万达电影发行电影的票房近3年市占率有所下滑,但发行业务收入占比不足5%。

万达电影-年发行国产电影票房市占率从23.4%下滑至了20.2%,但年发行业务占万达电影收入的比重不足5%。

3、下游渠道:万达和上影的单荧幕产出更高,万达和横店的扩张速度更快,万达的非票业务收入表现更优

年,万达电影、横店影视、中国电影、金逸影视、上海电影、幸福蓝海的影院收入占比分别为59.1%,73.3%、21.1%、79.8%、69.3%、69.8%。

从规模来看,中国电影和万达电影规模较大。

年,中国电影旗下影院家数最多,总计家,其次是万达电影。院线市占率方面,年中国电影旗下院线市占率总计占19.5%,位列 。万达电影旗下院线公司万达院线市占率位列第二,达13.8%。

除了规模以外,对于院线/影院来说,较为重要的几个指标为:单个荧幕的产出(盈利能力)、扩张速度(成长性)、非票业务收入表现(营运能力)。

1)从单个荧幕的产出来看,万达电影和上海电影表现更好

其一,万达电影和上海电影在一 线城市的单银幕产出领跑行业,这主要是由于万达电影依靠万达集团商业广场项目的扩张占据了高线城市的有利地理位置,为电影院带来较好的引流效果,而上海电影来自于上海的收入较大,其人均消费能力相对较强。

其二,幸福蓝海在四五线城市的单银幕产出相对较高,万达电影在四五线城市的表现也较为均衡。

其三,相比之下,中国电影和横店影视的单银幕收入表现相对较弱。

2)从扩张速度来看,万达影视和横店影视的扩张速度居前

如下表,年-年,万达影院和横店影视在电影院数量上便始终保持着两位数以上的增幅,扩张速度一直居于行业前列。

并且,万达在年6月全面对外开放特许经营加盟权,此前万达主要为直营影城,未来开放加盟后,预计扩张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3)从非票业务表现来看,万达非票收入占比较高,金逸、横店、上影相对接近

非票业务收入主要包括影院的卖品及广告业务,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影院的运营能力。

年,万达电影的非票收入占比为29.8%,金逸影视、横店影视、上海电影则在20%左右。相比之下,万达电影的非票收入更高,其余几家公司则相对接近。

三、小结

电影产业链可分为上游制作、中游发行、下游渠道。其中:

1)上游:光线传媒、北京文化、华谊兄弟的电影制作业务占收入比重较大,万达和中影也有小部分制作业务;

2)中游:中国电影在发行市场的地位 ,发行是其重要的收入来源,发行收入占比超过一半,并且中影具有唯二的进口片发行牌照,具有较高的牌照壁垒;

3)下游:从规模来看,中影和万达的影院数量及市占率 ;从单银幕盈利产出来看,万达和上影表现更好;从扩张速度来看,万达和横店的扩张速度居前;从非票业务表现来看,万达非票收入占比较高。整体来看,万达的优势较为明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