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影视传媒行业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由明星涉税问题引发的补税风波闹得沸沸扬扬,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影视传媒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上跌跌不休的表现,市场上各种关于行业已经进入寒冬的说法更是不绝于耳。
有关部门规范整顿影视明星涉税事宜,本是件有利于行业规范发展的事情,而资本的退出则是因为影视传媒行业前几年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现在只是在逐渐回归常态而已。从近期电影票房来看,行业其实还处于较快的发展阶段,所以寒冬的说法不知从何谈起。
受此影响,市场上有一家被遗忘在角落中,却始终保持快速发展的影视版权运营龙头,它就是捷成股份。该公司原来是做音视频应用软件的企业,后来通过并购进入影视内容制作与影视版权运营领域,企业经营与生态建设均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影视版权运营领域,目前已经成为行业龙头,并且贡献了公司主要的收入与利润。
但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并不乐观,目前股价在5元上下波动,市值近亿元,市净率1.2,市盈率也才11倍左右,与公司的行业地位格格不入。市场之所以给予这么低的估值,除了行业的系统性因素之外,恐怕主要还是长期以来,市场对公司以下几个方面的诟病所致:一是上游势衰,公司的传统音视频业务日渐萎缩;二是公司对外并购形成的商誉较高,担心减值风险;三是应收账款余额较大,担心形成坏账。
应该说这些问题公司都存在,投资者有这种担心也可以理解,但却完全没有必要,应透过数据看背后的本质。近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我国传统广电行业受到较大冲击,三网融合搞了很多年,现在也还处在起步阶段,公司传统音视频业务增长乏力,也正是因如此,公司才在几年前就投入重金往影视内容与版权运营的方向进行布局与转型,当前的捷成股份其实早已不是计算机应用企业,而是一家影视传媒公司。
现在看捷成股份,应当看它所属的文化集团;看它的文化集团,就要看捷成华视网聚。事实上捷成股份目前较大的应收账款余额与商誉水平也都与华视网聚有关。年下半年,公司高溢价收购华视网聚,并由此形成近30亿元的商誉,成为当时市场上的热点事件;华视网聚经过几年的发展,由于其相对特殊的经营模式,形成了较大的应收账款,这又是什么回事呢?
先来看华视网聚的运营模式。简单讲,公司就是从事买卖影视版权的营生,即先从影视内容厂商那里购买获得影视版权,形成版权库,再向下游的互联网、广电、运营商等新媒体渠道进行数字化分销。
当它采购版权时,一般都是采取全额付款的方式,而出售版权时的收款方式却比较灵活,比如买家分期付款、点播分成等等;更何况同一部电影也不是只向一家或几家出售,这样资金的回收方式就多,周期也长,于是就形成了目前较大的应收账款余额,这与一般企业经营形成的应收账款是存在本质区别的。
再来看华视网聚近年的业绩表现。根据公开资料梳理,华视网聚年、年与上半年实现的经营收入分别为11.07亿元,19.7亿元与13.5亿元,分别占捷成股份经营收入的比例是33.8%、45.1%与59.3%;实现毛利润5.48亿元、7.31亿元与4.77亿元,分别占捷成股份毛利润额的比例为52.6%、48.3%与64%。
可以说捷成股份现在一半以上的收入与利润都是来源于华视网聚,而且这个比例正在提高,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公司转型发展的效果,再回头看公司当时重金收购华视网聚,体现的是企业家的远见与魄力。因此,这个商誉只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