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一条小巷穿越时空隧道
甘肃本土影视60载光影之路
兰影厂出品的各种影视作品
日前,颇具文化气息的“电影小巷”在段家滩落地,穿行其中,仿佛置身甘肃电影历史长河。走到小巷的尽头,背街一隅坐落着的便是兰州电影制片厂。或许除了“老兰州”,它的过去鲜有人知。这里曾是兰州的地标,是一代代兰影人奋斗的地方,是甘肃电影发展历程的缩影,也是中国电影史册的重要篇章,曾孕育出无数优秀的影视作品。从年落户黄河之滨算起,兰影厂已经走过了61个年头,这一路上有过坎坷,也有过辉煌,其发展与时代脉搏息息相通。近年来,民营影视公司相继崛起,本土影视呈现飞跃式发展态势,从深层次推动了甘肃文化的发展。
1不灭印记见证时代变迁
来到兰州电影制片厂,褐红色的名称墙映入眼帘,迎面是幢不起眼的三层办公楼,虽简单朴素到仿佛被时代遗落,却有浓厚的文艺氛围和时代气息扑面而来。年,兰州电影制片厂在段家滩开始建设,占地达.67亩,仅摄影棚就达平方米,是当时甘肃省唯一一家电影制片厂,也是段家滩甚至兰州的“地标”。
兰州电影制片厂原副厂长王廷山告诉记者,兰影厂北面那栋约五层楼高的建筑正是原先的摄影棚,在其中布景拍摄过不少影视作品。厂院西面曾经是座电影院,旧址门头上“段家滩电影院”几个斑驳的字,承载着逝去的岁月与情怀。“上世纪80年代,各单位要自行消化待业青年,制片厂、电影学校和电影公司三家单位于年组织开设了段家滩电影院,用制片厂食堂改造维修成放映室和放映厅”,王廷山说,“虽然地理位置偏僻、规模也比较小,但可以优先放映兰影厂发行的影片,因此吸引了众多市民。”
漫长岁月中,兰影厂留下无数印记,其中最具年代感的还要数胶片电影器材。电影声画编辑机、拾音前级放大器、电影还音扩音机、老式胶片放映机……这些“古董”级别的老设备在兰影厂办公楼内依旧可以见到,它们穿越时代的阻隔述说着过去的辉煌。随着数字电影的出现与发展,胶片电影器材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王廷山说,用以维修电影设备的电影机械厂失去存在的意义,后来与兰材厂的部分车间合并为机电设备厂。
2兰影厂60余载峥嵘岁月
年,兰州电影制片厂开建;年,兰州电影制片厂被撤销;年,甘肃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成立;
年,恢复名称为兰州电影制片厂;
年,兰州电影制片厂和原甘肃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合并成立甘肃敦煌影视文化中心;
年,转企改制成兰州电影制片厂有限责任公司,同年批准组建甘肃民族语译制中心……
兰影厂走过的路并不平坦,然而重重困难并没有阻挡其前进的步伐。年筹建之初,从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调来15名技术骨干,开始了新闻、纪录、科教影片的生产制作。当时“边建厂、边生产”,条件十分艰苦。即便如此,这一阶段还是诞生了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甘肃影视史上第一档新闻节目诞生,系列新闻纪录片之《(甘肃新闻)第1号》成为首部公映影片,直到年兰影厂被撤销。
年,中共甘肃省委决定成立甘肃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正是此时,王廷山从省文化厅电影处调任制片厂筹备组组长,“当时有三项工作,一是建设厂房,二是购买新设备,三是抽调技术人员。”他说,当时处于“边筹备,边生产”的状态。年恢复名称为“兰州电影制片厂”,拍摄片种也逐渐多元化。此后,电影故事片《经理室的空座位》、电影《夺虎连环计》、故事片《歪打正着》、电视连续剧《生命树》、彩色电影故事片《红流》、故事片《太平使命》、电视连续剧《老柿子树》等优秀影视作品相继诞生。
建厂60多年来,兰州电影制片厂创作、设置、出品了多部故事片、科教片、纪录片、电视剧以及微电影等,多部作品获中国电影政府奖最高荣誉“华表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影“金鸡百花奖”、中国电影“金鹰奖”、甘肃电影“锦鸡奖”、甘肃省“敦煌文艺奖”等荣誉。
兰影厂曾获各种殊荣
各种摄影摄像设备。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骆陇霞文/图
3奋斗前行的“兰影人”
每天在兰影厂附近走一走,是年逾八旬的王廷山多年的习惯,已经退休二十多年的他,依旧时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