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吉利汽车 >> 吉利汽车类型 >> 正文 >> 正文

吉利汽车,蝉联自主品牌汽车产销第1名,有

来源:吉利汽车 时间:2022/8/5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汽车产业在改革开放以来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汽车产业有很强的产业波及效果和带动作用,对于就业率提升有很大帮助,是体现一个国家工业制造业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

我国汽车产业规模已连续十二年位居全球第一,年产销量分别超过万辆。吉利汽车作为行业领头羊,年产销超过万辆,成为国内首家产销乘用车万辆的自主品牌车企,蝉联自主品牌汽车产销第1名。

然而近几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经济增速放缓。尤其是年以来,各大汽车品牌产销情况都不容乐观。在国内主要的20家乘用车制造企业中,仅4家实现正增长,吉利也出现年以来首次销量下滑。

与此同时,国有品牌汽车技术、质量和口碑越来越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也一路走高,我国汽车将迎来“大发展”,传统车企进行战略转型迫在眉睫。

一、吉利汽车公司简介

吉利汽车公司是民营企业,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年。自年开始向汽车行业进军,总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注册资本万元。

经过20多年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吉利汽车公司拥有员工12万余人,资产总值超过亿元,年营业额约亿元。从年开始连续9年入选全球五百强企业,也是我国汽车行业十强中唯一的民营企业。

自年以来,连续4年夺得年度国产汽车销量第一名。吉利在立足本土发展优势基础上,在英国、美国、比利时、白俄罗斯、马来西亚和瑞典都建立了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汽车制造工厂。在世界各地布局的销售网点超过家,销售服务网络遍布全球。

同国内其他汽车制造厂商一样,吉利汽车公司在发展初期同样也是依靠成本领先策略获取竞争优势。上世纪90年代,中国汽车市场基本被德国、美国、日本合资品牌瓜分,中、高端市场完全被垄断。在这种情况下,本土汽车制造厂商想要开拓市场,几乎只有低端低价路线这一条路可以走。

吉利找准市场定位,充分发挥价格优势,喊着“造中国人买得起的汽车”的口号,以黑马姿态杀入市场,收获了可观的市场份额,成为国民汽车品牌。但是低价格也就代表着低利润,吉利的价格优势无法支撑其长远发展。

年,吉利实施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转型。回顾其转型历程,核心就是立足市场份额优势,从原有的成本领先战略向较高层次的产品差异化战略转变。吉利尝试从价格取胜、成本领先的发展局限中解脱出来,努力向技术取胜、品质领先的目标转型,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同时随着多年技术积累,将更多自有专利技术应用到新产品当中。品牌多元化的策略显出雏形,吉利着手打造了3个子品牌:帝豪、全球鹰和上海英伦。年凭借市场地位的进一步巩固,以及对市场环境和大众需求的敏锐感知,吉利发布了新一代品牌战略,重新将帝豪、全球鹰、上海英伦进行品牌统一。

也就是“回归一个吉利”战略,同时进一步明确了“造每个人的精品车”的企业使命和品牌定位。随着博瑞、博越等明星车型的陆续推出,吉利不断尝试触碰国产汽车的价格上限,最终实现了从A00级到B级汽车所有细分市场全覆盖,一系列中高端精品车型逐步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接纳与认可。

除了品牌定位的树立和自身技术积淀之外,吉利汽车公司也是最擅长通过兼并收购壮大和充实自己的自主车企。在深刻了解自身发展需求的情况下,牢牢抓住年金融危机对西方企业巨大冲击的有利时机,吉利正式开启了收购兼并之路。

先是通过收购澳大利亚DSI变速箱公司小试牛刀,随后在瑞典哥德堡签署了举世瞩目的收购沃尔沃乘用车业务的协议。年,吉利全盘接手了沃尔沃乘用车的整车厂、核心零部件厂、研发中心、等实物资产以及包括一万多项专利在内的完整研发链、供应链、员工培训体系等无形资产。这一举动在当年很多人看来无异于“蛇吞象”。

二、吉利汽车公司实施战略转型必要性分析

吉利汽车公司敏锐地洞察到,传统的产品驱动无法在未来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巩固竞争优势,必须努力向品牌驱动发展方向去跨越。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环境下,要建立新的竞争优势,就必须突破瓶颈,走出“舒适圈”,迎合新一代目标客户的更多个性化需求,逐步提升品牌溢价能力。

另一方面,当前汽车行业的竞争早已从单一项目技术研发跨越到了整体架构平台的整合能力,从机械硬件的比拼发展到了服务和软件的比拼。

因此吉利必须放眼全球,开阔视野,紧紧抓住国家宏观政策方向和行业发展趋势。在新能源市场加快布局,在智能互联领域抓住核心技术,加快提升研发能力、创新能力、整合能力,在新的竞争领域占据先机,并力争实现对国际行业龙头的“弯道超车”。

三、吉利汽车公司战略转型的动因

1.企业的内部动因

追求更好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实施战略转型的根本原因之一。对于吉利来说,原有的低价策略已经无法支撑企业发展,必须想方设法增加利润,提升产品附加值。

一是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优势消失,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吉利原本的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而合资品牌的产品价格一再下探,试图蚕食低端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吉利通过收购沃尔沃等一系列操作积累了向中高端转型的雄厚资本,从一系列收购活动中汲取的“养料”就是为了自己培育的“种子”开花、结果。于是,当吉利的市场份额受到外资企业冲击时,就必须借助混乱的市场开展战略转型。

二是稳定的权力和组织架构、充足的现金流和稳步上涨的市场占有率,是其开展战略转型的有利条件。进行企业文化整合,重新制定产品路线,加强研发实力,填补中高端市场空白,在保证低端市场不受损失的前提下提高中高端市场份额,是吉利当前的迫切需求,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

吉利必须摒弃低价格策略,提升品牌形象,增强溢价能力,带动销量稳步增长。因此,吉利清楚地认识到了经过多年发展后自身积累起的优势,找到了清晰的市场定位并作出正确的转型决策。

实践也证明,我国自主品牌完全可以通过自主研发、资源整合、品牌多元化等方式,提高综合竞争力、盈利能力和品牌价值,进而推动国内整个汽车行业的良性发展。

2.企业的外部动因

一是全产业链安全可控能力较弱。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弱项导致了我国高端产品受限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汽车产业链可控能力仍然较弱。

在传统汽车领域,近年来,我国的自主品牌包括红旗、传祺等自主品牌都取得很好的成绩,并开始向汽车产业链的中高端发力。但是自主品牌汽车在整车设计、核心部件研发等方面仍然对美、日、德等汽车强国有所依赖。我国自主研发能力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导致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

二是中高端品牌有待突破。尽管自主车企通过多种方式在中高端市场取得了一些瞩目成绩,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自主品牌轿车,尤其是中高档轿车领域仍处于艰难突破阶段,我国的中高档轿车细分市场基本由欧美品牌长期霸占,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垄断的优势会一直存在。

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及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文化秉性,决定了奥迪、宝马和奔驰等品牌在中国中高档市场如入无人之境。中国自主品牌要实现品牌突破,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是国际化能力不强。我国整车出口额最好成绩是万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我国的汽车出口量有可能持续提升。但是从出口的国家来看,基本上是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国品牌汽车的品牌美誉度还没有建立起来,汽车出口的利润额也较低。

四、总结:

尽管吉利汽车的产品质量已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市场认可是相对较高的。但在未来整个市场竞争充分、各厂商产品同质化的趋势下,品牌附加值和产品溢价能力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

另一方面,车企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个别技术的研发突破发展到架构平台的研发,从硬件的竞争发展到软件和服务的竞争。所以,在新的产业体系变革中,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经销商稳定运行是吉利汽车巩固发展优势的重要着力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