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之于影视文娱行业,一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然而,越来越多的讨论,反而让「影视工业化」概念本身陷于迷雾之中。尤其是工业化这个后缀,似乎让人误以为只要实现了生产流程的工业化,便能够达至影视工业化的目标。
其实不然。
当5G、AI、云计算等新技术创新风起云涌,当文娱产业的触角越来越向外拓展,内部的技术因子与外部的行业融合,共同让影视工业化拥有了新的内核。
在《之媒》看来,影视工业化的准确内涵,理应容纳三个面向:内容的工业化、服务的智能化以及预测的科学化。
理解国内影视工业化的新内涵,其实存在一个天然的样本——横店。
横店之于国内影视产业有着独特的地位与意义。横店是全国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镇,拥有全球规模 的影视实景拍摄基地,全国最为密集的影视产业集群和最为完整的影视产业服务体系,一直以来被视为「影视产业的晴雨表、风向标」。
因此,《之媒》试图通过日前落下帷幕的横店影视节,一窥国内影视工业化的现状与方向。
「数字化」驱动
作为影视工业化的三个面向,内容的工业化、服务的智能化与预测的科学化却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阶段。
相较之下,内容生产的工业化的发展目前最为成熟,且日渐走向了「数字化驱动」的发展路径。
以此次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博览会为例。此次博览会以数字化、工业化为方向,以全产业链交流交易为内核,聚焦「数字化驱动、全民化带动、多元化拉动、年轻化推动、开放化联动」五个方面内容,集中展示了全国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
借助3D打印实现道具的1:1还原,通过控制平台实现 操控……种种黑科技的呈现无疑是国内影视工业化走向更高阶段的 证明。
而在中国(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大会暨影视精品创作和数字工业化体系论坛上,参与讨论的众多嘉宾都谈到了数字化为影视内容生产带来的巨大赋能效果。
出品了《流浪地球》的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傅若清表示,已经开拍的《流浪地球2》将是一部完全按照数字化进行拍摄的影片。借助数字化手段,《流浪地球2》在开机前3、4个月便已完成了预览拍摄。
「在预览里,所有后续会遇到的问题和整个影片的节奏都已经呈现出来了,接着一个个去套现在新的影片制作。」这其实是将数字化作为实现内容生产工业化的一种风控手段。
创下票房奇迹的《 》同样是数字化应用的代表。
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透露,因为各种不可控因素,《 》中不少场景都难以去到海外实景拍摄,同时因为历史长远,很多东西 都是通过数字技术进行还原的,「前前后后参与到《 》后期制作的公司达到80多家」。
例如,《 》里涉及到一场仁川登陆的戏份,便是主创借助数字技术在电影正式开机时,就完成了相应的画面内容。
以科幻片、战争片等为代表的电影题材,成为了影视工业化、数字化探索的先锋。每一部国产大片的诞生全过程,便犹如一次国内影视工业化体系的大型能力测验。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数字化应用并非存在题材的阈限。正午阳光董事长侯鸿亮表示,即使像现实主义题材剧集《乔家的儿女》,也涉及到了数字化应用。
可见,无论是电影还是剧集创作,生产层面的工业化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一个更加贴切的表达是,十几年来国内电影市场与剧集的扩大,本身与影视行业逐渐走向工业化的进程是一致的、并行的。
正如傅若清所说,「没有数字化,就没有我们的中国电影从9亿的市场份额到现在多亿」。
更加聪明的「产业大脑」
工业化的另一个内涵,是服务的智能化。
服务总是基于一定的场景,无论线上还是线下。不难发现,对于服务智能化的探索,国内影视产业已经开启了相关的探索与实践。
一方是以爱优腾为代表的长视频平台。
以爱奇艺为例,通过剧本评估系统、智能选角系统、在线审片系统等应用,爱奇艺已经能够实现智能开发、智能生产、智能标注以及智能宣发等功能服务,进而将影视项目从立项到成片的全周期逐步纳入到规范化、体系化运作。
另一方则是扎根特定地域、以发展影视产业为业务核心的影视集团,在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横店。
10月22日,在年中国(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大会上,横店推出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产品——「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大脑系统」。作为中国影视行业发展的重要观察窗口,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的这项 动作可谓引发了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