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头牌”蝙蝠侠的大银幕之旅要提及两位大导演。年,蒂姆·波顿凭借自己的风格,打造出具有强烈哥特气质的蝙蝠侠系列电影。
伯顿一改现在看起来有点“漫威风”的超级英雄形象,在影片中努力营造偏于阴翳暗黑的视觉风格,使正面英雄的蝙蝠侠也带上了强烈的阴暗心理的背景,这不仅使影片在众多超级英雄的影片中风格上独树一帜,也影响了接下来很多同类影片,丰富了好莱坞电影英雄群像的类型。
由他指导的两部《蝙蝠侠》系列影片不仅收获了票房,也为蝙蝠侠的影视化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真正将漫改电影推向极致巅峰的人还是克里斯托弗·诺兰。年,《蝙蝠侠:侠影之谜》上映,宣布了蝙蝠侠系列电影的重启。接连三部曲,全球狂揽二十多亿美金票房,直接将蝙蝠侠推向神坛,成为影史的不朽杰作。
诺兰完全忠实弗兰克·米勒于年创作的《黑暗骑士归来》那种粗粝大胆、黑暗写实的风格,同时用当时先进的IMAX胶片拍摄模式来勾勒他所期望的歌剧式气魄。影片将超级英雄电影提高至空前的高度,浓郁的暗黑写实风格也影响到了后来的许多超级英雄电影。
但在三部曲中,评价最高的无疑还是第二部《蝙蝠侠:黑暗骑士》,该片至今在网络上保持着惊人的9.1高分。IMBD上也有9.0的超高分,最可怕的是,专家打分也高达84分,这在商业大片中实属罕见。
《蝙蝠侠:黑暗骑士》是一部漫改电影,也是一部阴暗而且高度复杂的剧情片。《蝙蝠侠:黑暗骑士》骨子里其实是一部警匪片,诺兰却用自己大师级的平衡能力和个人风格,将其包装成超级英雄电影,而且往影片中注入了宏大的哲学主题,呈现出多种人性困境,甚至逼迫观众直视文明社会外壳上的野蛮“裂缝”。
诺兰的蝙蝠侠与蒂姆·波顿玩笑般的、哥特风格的《蝙蝠侠》相比,更接近于大卫·芬奇的《十二宫》这样的警匪悬疑片,而诺兰也表示,迈克尔·曼的经典警匪片《盗火线》对这部影片的影响最为深远。
警匪片提供了视觉冲击力,满足了观众的大片观影期待;同时悬疑片的内核又让电影很厚重,间或还有点瓦格纳的后浪漫主义歌剧风格。不管你对好莱坞类型片抱有多大的成见,也很难不为这样一部电影折服。
影片故事是由克里斯托弗·诺兰和大卫·S·高耶共同构思出来,然后由其弟弟乔纳森·诺兰负责执笔润色剧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影片的剧本堪比好莱坞古典侦探片的巅峰之作《唐人街》。
故事从推进到转折,以及那些伏笔都处理得滴水不漏,剧情百转千回,光明与黑暗的较量纠葛不清,强弱难辨。戏剧性矛盾和人物内心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总是因为各种意料之外的“变量”而随时产生合乎逻辑的改变。
全片结束时,无论是片中的角色,还是观众自己,都对“真相”了然于胸,但却无法将真相公布的压抑和苍凉,直接让故事走向了如莎士比亚悲剧的“两难”结尾。《唐人街》里,片尾那句经典台词宣告了真相的失败,人性的无力;
《黑暗骑士》里,真正的英雄如丧家犬一般被他拯救的人围追堵截,而疯癫的恶人却被封为正义的化身,受到万人爱戴。伟大的故事让影片自带经典气质,而影片中的三位主角为其灌入了悲剧的灵魂。
并非好莱坞传统的“双雄”模式,或者“同胞竞争”范式,《黑暗骑士》大气的采用了复杂的“三角”对立式的人物关系。人人都以为蝙蝠侠是全片的人物中心,但无论是影片一开始,小丑的惊艳登场,还是接来下“双面人”的王者气质,都动摇着蝙蝠侠的主角地位。
好莱坞戏剧法则里的“主角光环”甚至一度落在了反派人物小丑和正邪难辨的“双面人”身上。当小丑力挽狂澜,以胜利者的姿态钻出警车的窗户时,他的笑声遗落风中,城市的霓虹灯在他身后闪烁如灿烂珍珠。他只是一个身着黑色天鹅绒的小丑,但也是某种意义上的绝世经典。
为了能够更好地诠释“小丑”,希斯·莱杰独自一人在酒店的房间里待了一个月的时间,分析这个角色的心理状态、姿态和声音。那些用舌头舔嘴角的“潜意识”动作,令人不寒而栗的夸张笑声,以及他精神状况不明的癫狂台词都叫人拍案叫绝。
莱杰在分析角色时记录了大量的笔记,并从库布里克的《发条橘》中的男主角亚历克斯以及已经去世的摇滚明星席德·维瑟斯那里借鉴了许多个性特征。令人惋惜的是,年1月22日,希斯·莱杰意外死亡。同一天,华纳公司发表了声明,表示莱杰已经完成了他所有的拍摄工作,影片也进入后期制作了,因此,“小丑”成为了莱杰生前最后一次在电影中完整呈现的角色。
影片于7月18日在北美公映。凭借小丑的角色,当年的奥斯卡将最佳男配角奖给了希斯·莱杰。诺兰在谈及“小丑”这个角色时一再强调,无论是在莱杰生前还是死后,他饰演的“小丑”永远是这部影片最大的亮点。
“莱杰带给这个角色的是前所未有的体验,黑暗的性格来源于悲伤的过去,诡异中带着幽默。在莱杰的诠释下,‘小丑’不仅仅是一个银行抢劫犯或普通的犯罪分子,他的主要动机其实还在于根深蒂固的无政府主义。我和莱杰曾就这个角色聊过很多,还一起为剧本做过最后的加工,并达成了非常有默契的共识:正是由于现在的社会处于一种混乱的无政府状态,所以才出现了像‘小丑’这种单纯地只想伤害别人的邪恶代表。”
《黑暗骑士》凭借这位影史上最伟大的反派角色,再度将影片拉高了一个档次。而艾伦·艾克哈特在影片中饰演的“双面人”检查官哈维·登特,则是蝙蝠侠和小丑光明与黑暗较量后留下的悲剧性结果。
《黑暗骑士》有一个非常沉重的主题,即没有人能够战胜内心的黑暗面。小丑选择释放所有人的人性黑暗;就连蝙蝠侠也有私心,在情感上的缺陷,导致他对恋人无法释怀,这导致哈维·登特最终从“光明骑士”滑入黑暗深渊。
艾伦·艾克哈特将悲剧的“双面人”描述成与蝙蝠侠来自于同一个世界,却又有着本质区别的人物,与“黑暗骑士”相对应的,哈维就是高谭市的“光明骑士”。艾克哈特在分析这个角色时,所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在相似性与对比中寻找平衡,还要给人一种与“蝙蝠侠”相似、却又完全对立的矛盾感觉,于是,艾克哈特决定为了自己的角色学习人格分裂学。
影片第三幕,双面人不断出现的两张面孔,还有他使用的硬币预示着人性的崩塌,黑暗对光明的彻底吞噬。一流的故事,顶级的表演,高超的艺术化处理让《黑暗骑士》成为一部黑暗、复杂又令人心神不宁的电影,而且它成功的把漫画英雄嫁接到真实现实的蓝图上,而非仅仅造出一个身穿弹性纤维服装的超人。
并且它还将警匪片推向了“后现代浪漫主义”的高峰,是这个类型片中最老道最有野心的作品,是迄今为止真正取得巨大艺术成就的第一部漫画改编电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