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HK)1月7日晚间公布了年销量,年吉利汽车累计销量达到.08万辆,虽然低于年初万辆的预期目标,但这依然是吉利汽车成立以来交出的最好的成绩单,也是自主品牌交出的最好成绩单。吉利汽车方面表示,虽然期内批发销售水平相对较低,但零售销售水平仍然稳健,反映公司主动管理经销商的总库存至健康水平。吉利汽车前11月销量已经突破万辆,但12月份单月销售仅9.3万辆、同比骤减39.2%,销量为近16个月以来最低。鉴于年市场的整体情况,吉利也为自己定下了一个保守的销量目标:万辆。
不过,资本市场对吉利的保守似乎不太满意。1月8日收盘时,吉利汽车跌幅超过11%。而早在年11月,吉利汽车股票还创新高地超过29港元,年年初,吉利股价仍然保持在27港元,但截至昨日收盘,吉利汽车股价仅10.22港元,在短短的13个月时间里跌幅超过65%。其市值也缩水了近亿港元,目前总市值不足亿港元。
机构下调吉利股价预期
汽车股中的黑马,一年之内下挫至此,也是业内少见。
年,吉利汽车的销量还仅仅在40万辆左右,股价在最高点也没有超过3港元。但从年开始,吉利便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年销量为50.98万辆,年和年分别达到76万辆和.7万辆,3年时间同比增长达到%。在吉利取代长城成为自主品牌销量冠军的同时,其股价在3年内上涨幅度高达.2%。仅年就上涨了.72%。
不过从年开始,吉利汽车的股价便开始掉头向下。
财通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彭勇告诉记者:“年汽车股表现与汽车行业景气度、企业自身的产品周期以及整个股票市场都有关系。”年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政策退出,导致汽车行业景气度持续下行,甚至出现了单月销量同比下滑超过10%,全年销量也出现了下滑,这也是年以来,汽车行业首次年度销量下滑。受行业景气度下行,企业销量增长乏力,盈利能力走弱,也导致年汽车股表现都比较差,尤其是受刺激政策退出影响最大的乘用车上市公司。
年汽车整车上市公司中,股价大幅跳水的并不在少数。据记者统计,海马汽车(.SZ)和长城汽车(.SH)年跌幅分别为53.5%和50.4%,江淮汽车(.SH)、长安汽车(.SH)分别达到49%和45%,另外广汽集团(.SH)、一汽轿车(.SZ)等跌幅接近40%,比亚迪(.SZ)股价下挫24%。就连一向表现较为稳健的上汽集团(.SH),股价下跌幅度也超过了16.88%,一年之内市值缩水超过亿元。
“港股汽车表现比A股更弱一点,除了企业增速放缓及盈利能力下行原因外,美联储加息导致港股资金流出较为明显。加上~年港股汽车上市公司在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刺激下,以及相关企业新产品周期影响下,产销和利润规模持续增长,股价也持续创出新高,投资机构获利了结,导致相关股票被持续抛售。”彭勇说。
由此,包括吉利汽车在内的港股上市公司,股价下挫明显。虽然一年内股价跌去了超过一半,但按照多家投行的预期,吉利汽车的股价还有下行压力。其中,摩根士丹利最为悲观,其认为吉利汽车估值偏高(按现金流折算做估值),加之销量未能达到预期,因此将目标价调低至8港元/股。
年市场或触底反弹
“如果从目标上看,我们确实没有完成。”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国内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道。不过,据其透露,未能完成目标事实上是吉利综合权衡和考虑之后的结果。“从去年下半年起,我们特别注重终端零售渠道的健康,控制库存,与年初目标战略性松绑,要求经销商按照实际需求来进货,保证渠道的健康和价格的稳定。”
年除了吉利之外,绝大多数车企也都未能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上汽集团在年初定下了万辆的销量目标,但到年底仅完成了万辆,旗下上汽大众年销量同比仅增长0.1%,而上海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则分别下降1.5%和3.65%,三家的累计销量同比年少了10.66万辆。另外,自主品牌方面,主流车企中除了上汽乘用车宣布完成年度销量目标之外,其余包括长城、长安、广汽乘用车等超过九成的车企,也都未能如愿完成年度目标。
贸易摩擦以及外部经济形势的走低是公认为影响车市消费信心的关键因素。放眼年,购置税优惠等业内期待的刺激政策有很大概率不会出现,这也加剧了业内对于车市的悲观预期。在连续4年同比增速均超过20%之后,吉利给自己定了一个非常保守的年度销量目标——万辆。
不过,相较于行业的悲观预期,彭勇却认为,“年四季度是这轮汽车行业景气度下行周期底部,预计年会有回升,即使不出台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年全年情况也会好于年”。对于年的汽车股走势,他认为在行业底部确认,部分进入新产品周期的汽车上市公司会受到投资者青睐,预计在年会有不错的表现。另外他也谈到,年汽车行业景气度会在年基础上持续回升,因此,会更加看好新产品周期与行业回升周期叠加的上市公司,预计会有更好的超额收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