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Db:互联网电影数据库(英文:InternetMovieDatabase)是一个主要关于电影演员、电影、电视节目、电视艺人、电子游戏等内容的网站,开办于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对电影等视听娱乐节目具有评分系统的网站之一。豆瓣:是一个以社交属性为主,带有对书籍、电影、电视节目等评分系统的网站,上线于年,目前的用户规模达到两亿以上,目前是国内最大的电影等视听节目的讨论社区。
上面是对豆瓣和IMdb的主简单介绍,从介绍中可以看出,这两个电影评分网站无论从成立时间,主要内容类型和受众都存在巨大差异,尤其是受众方面,国内外不同人群对电影的不同理解造成了《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在豆瓣都在9分左右而在IMDb分别只有7.6分和7.9分。
豆瓣和IMDb成立时间相差15年,两大网站的投票评分机制也有着明显不同
首先,豆瓣的注册用户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而IMDb的主要用户为北美的影迷。另外,两者的投票门槛有着不同的设置,IMDb的方式是只要注册账户就可以发表言论和进行评分,唯一不同的是IMDb具有账户成长机制,也就是说,不同等级的账号对电影总体评分所占的权重有很大差别,越是大牛用户对电影评分的影响越大。而豆瓣基本上是平均算法,每人一票,不用争也不必抢。所以这就造成了牛的审美与普罗大众有着明显区别,老百姓们看着这么炫酷的场景,这么动人的故事,给个满分不足为奇,但大牛却认为:故事情节一般,不能足以发人深省,只值个及格分。
IMDb国内外观众对电影的不同理解也是对这两部电影的评分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我们的电影工业成熟期还没有到来,也少有注重品质和深刻故事内涵的电影观众。某些一线明星保底值个5亿票房,某些题材保底值个3亿票房,某些号称能够拍出大片巨制的导演保底值个8亿票房,某些宣发公司的超前“行骗”能力保底值个4亿票房。你看随便一加就是20亿,不论电影拍成翔还是烂得掉渣,都能有十几亿甚至二十亿的票房。这是目前国内电影存在的普遍现象,既不能怪电影制作和宣发团队这群“始作俑者”,也不能怪我们的电影观众,这只能怪我们的电影市场还是过分年轻。以今年的春节档来说,纵然品质大作《红海行动》依靠其出色的质量实现了逆袭,但依然出现了依靠前期宣发而大面积狂揽票房的影片。并不是说《捉妖记2》这种做法不可取,但往往宣发过分用力的电影在品质上都不能算出色,“酒香不怕巷子深”,需要在电影行业里树立这种品质意识。
由于影视宣发团队的剑走偏锋,致使我们的电影观众更多地会受到其场面,制作,明星演员的影响而忽略了电影故事内容本身。相比较而言,无论是《泰坦尼克号》还是《阿凡达》,在内容完整度上还是有所欠缺,恰好IMDb的影迷发现了该方面的不足,进而造成不能获得超高分的情形。
豆瓣理性看待各个电影评分榜的评分和排名,分数高的电影不定是你最喜欢的电影
《教父》被誉为现代电影史的标杆之作,几乎称霸所有榜单,但就是这样一部是个人都说好的电影,不是每个人都能完全理解《教父》所表达的深意,甚至是看完之后不知所云,从可读性来说,看不懂的电影还有什么好与不好之分。相比较而言《熊出没》系列就好懂得多,真正的合家欢电影,孩童们在感应过程中高兴得一匹,所以,这也是一部优秀的系列电影。
说明一点,7.5分以上在IMDb上已经属于高分数了,在某部电影上映初期IMDb也存在刷分情况且较豆瓣似乎更加严重。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