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夏晓茜
从年正式诞生算起,“网生电影”已经走过了6年,也完成了多个称谓上的转变。
年,它叫“网络大电影”(简称“网大”);年10月,正式更名为“网络电影”;年12月14日,毒眸举办的文娱大会上,吾道南来创始人CEO刘朝晖说,刘朝晖提出,是时候赋予它一个新的名字——网生电影。
在当天的演讲中,刘朝晖分享了自己从电视湘军转型大制作网络电影操盘手,所经历的三次“重启”,“今天,我们在这里讲‘网生电影’,比以前自信很多。”
做“网生电影”之前,他在湖南卫视工作了18年,当过时政记者,拍过纪录片,也参与过晚会和大型选秀节目。
进入网生电影行业,他也策划了不少“大制作”项目。其中,《倩女幽魂:人间情》在演员、人才、特效等方面进行了多项升级,总制作成本接近万,刷新行业记录,分账票房位列年单平台网络电影票房榜第一。
《倩女幽魂:人间情》海报
谈到创作思路,刘朝晖认为,“‘以大博爆款’,以大制作寻求突破的可能,可能是这个行业需要了解和尝试的事情。”
他还预测了网络电影未来的商业化方向。“网生电影的最终的突袭,就是商业模式的2C,公平和透明是更合理和更广泛的追求。”
吾道南来创始人CEO刘朝晖演讲内容摘录如下:
大家好,我是吾道南来创始人刘朝晖。
总有问我,吾道南来是什么意思?简单说就是——打南边来了个喇嘛,打湖南来了一个光头。当然其实它有更深的含义,大家愿意的话不妨百度一下。
行业里一般叫我“小黄瓜”,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猥琐,并不偏黄,主要偏瓜,我这个人偏傻。以傻的名义,我甚至写了一个Slogan——“瓜,是一种精神”。
一开始,听到“年度狠人”这个封号,我很忐忑——我狠吗?
回想这些年,我一直在不断“重启”自己的人生,40岁之后多次修订我的方向,每一次基本都是在做鱼死网破的抗争,对自己下手也的确有点狠。
今天,我们在这里讲网生电影,比以前自信很多。放眼看去,网络电影中的精品,分账票房从单平台万、万、万,到多平台多万,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也有互联网巨头开始布局网生电影行业。比如阿里影业就在全力推进“锦橙合制“计划,唐季礼导演和王宝强正在象山拍摄大体量的精品,路阳导演在监制爱奇艺的精品网络电影,听说沈腾与腾讯一次合作的作品就有十部。
《刺杀小说家》是“锦橙合制计划”中的一部电影
这些有名的导演和更大的公司进入这个行业,能够给这个行业带来更大的局面,也为我们行业找到更多的机会。
回想6年前,“网络大电影”这个产品在爱奇艺亮相,一个“大”字,映射出这个行业的发起人最初的理想,也映射出起步阶段的不自信,需要一个“大”字来装饰门脸,提振士气。
但是实际上名头虽大,“网大”生来却处在影视行业“鄙视链底端”。
在很多人印象里,“网大”都是小成本,早期充斥着软色情、蹭IP、封建迷信,很多人不觉得它是电影,以至于早期我很多湖南台老同事以为我在北京拍三级片。这些梗已经说了很多次,但是这些都是事实。
在整个六年的发展,网络电影三改其名,从最开始的网络大电影,到年底,经网工委联合优爱腾三家平台倡议,正式更名为“网络电影”,到今天我们把它归类为“网生电影”。
其实,网剧早已和电视剧”分庭抗礼“,电影也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平台上进行首发,是院线还是网络,可能越来越没那么重要了。所以网络平台上生长、播放的电影何妨就叫“网生电影?
《破冰行动》是首部获得白玉兰奖的网生剧集
网大-网络电影-网生电影,每一次不仅仅是名义的升级,更是它逆鄙视链不断突袭的不屈进程,每一次更名都是一次逆境重启。
该说说我的重启了。
年,湖南卫视正在顶峰,我辞职来北京,进入一家互联网直播公司,这是我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重启”。
此时,我在湖南台工作已经18年,积累了很好的人脉、口碑和战绩,我爹妈知道我的想法,都快疯掉了。
刘朝晖参与过《快乐男声》《花儿朵朵》的策划和营销(图源:视觉中国)
40多岁出门打工,这货太不靠谱了。很惭愧,美丽的马栏山没有留住我,我让爹妈操心了。
第二次重启是在年,我人生中第一次创业,跟人共同创办了一家“网大”公司,公司名字就是我起的。
我很“瓜”,凡事Allin,贴本创业,和另外两个创始人,从零开始,打出了一片天地,各自也背负着巨大压力。
这个阶段,正是“网大“野蛮生长期。爱奇艺公布过一组数据,-年,Top20“网大”的分账票房从万涨到近2个亿,增长了30多倍,年,“网大”市场规模达10亿。
野蛮期进场的“聪明”人很多,不是我这样的瓜货可以理解。
我们曾经给一个导演投资,片子出来,到处是毛病,从画面看,他花了不到三分之一的制作费,但你挑不出他花钱的毛病,发票无可挑剔,因为制片主任就是他妈。
那年年底,那位导演来看我,送给我一个膳魔师的杯子。我后来跟很多人说,这个杯子值万。
我相信电影公司很多人,都喝过80万一盒的茶叶、万一瓶的酒,吃过0万一顿的火锅。这种事情多了,我们的制片能力也都上来了。
这个阶段行业迅速发展,泥沙俱下,也迎来了“洗牌”:监管层注意到行业的混乱后,进行了把控-年,被下架的网大“,从几十部增至上千部。
公司层面,我跟合伙人渐行渐远。主要分歧还是做精品还是铺量这件事。今天我也欣喜地看到,上一家公司也放弃了量产之路,为行业做出了很多高品质的精品。
年底,我决定离开这家创业公司,代价是股权清零,净身出户,未来两年还要赔给上一家公司几百万,这次轮到我老婆快疯掉了,感谢老天,我老婆最终没疯,她还去说服了我父母。
年,我开始独立创业,就有了第三次“重启”。
我的目标是集结志同道合的人,为网络电影这个“草根”的行业找尊严。内容行业尊严的唯一来源就是优秀作品。
为此,吾道南来要独立做一些这个行业没做过的事情。
比如,“大制作”,当时头部“网大”投资的基本水位是-万。吾道南来,从一开始就把基本投资体量定在-0万元。
很多论坛活动上,别人大谈“以小博大”。轮到我们,总爱宣传“多花钱”。俗话说,“便宜无好货“,对作品最大的诚意就是多给一点钱”。
说明一下,整个影视行业在提倡节约,我们怎么敢唱反调?实在是因为,网络电影长期以来偏低的投资体量根本支撑不起基本的工业标准。
拍摄十几天,演员状态还没找到呢,杀青了,能演出什么?整个行业流行一些庸俗逻辑,比如以小博大,但“幸存者偏差”了解一下?实际上,“以小博大”的成功率很低,依赖资源的独特性、天赋的独特性和超好的运气。
我始终相信,大制作才能博得行业突破,这也是同行应该更多思考的问题。在“以大博爆款”这方面,我敢说此前我们比平台的决心和魄力还要大。
年,我们吹了两个牛:做万以上投资体量的网络电影,其中0万用于营销;要做成这个行业教科书级别的经典案例;要用这样的项目实现网络电影的真正破圈。
所以有了《倩女幽魂:人间情》,它实现了我当初立下的Flag。这部电影总成本近万,到今天也是网络电影创业公司不可承受之重。没有绝对的自信心和抗压力,一切无从谈起。
《倩女幽魂:人间情》剧照
毕竟连视频平台的朋友都觉得不应该做,风险太大,更不用说一般的投资人。
当时,有个浙江的影视公司刚融资了多万,希望投我们的好项目,我说,最好的项目就是《倩女幽魂:人间情》,我们准备花2,万来做这个事。他聊了没几分钟就起身离开了。他的眼神就写着:“你爸妈没疯,你老婆也没疯,你自己怕是已经疯了。”
最后,这个项目里超过70%的份额。是以我自己的信誉,加上个人无限连带的条款,以非常高的年化成本募集到的。为了突破瓶颈,我还多次追加预算,制作成本追加了万、营销成本追加了0多万。
正常的影视合作不可能支撑这种打法,那增加的钱,平摊吗?开什么玩笑?谁陪你玩这个?那我自己抗吧,总不能影响了项目的优质性,总不能看着更大的可能性无动于衷。
找钱只是第一步,找人更难。
特别幸运,我们遇到了林珍钊导演,他也是年最高分账票房电影《大蛇》的导演。
林珍钊(图源:视觉中国)
最初,他想花0多万好好把片子拍了。我说,“能不能0万做?”他的眼睛马上放光,但那个眼神不是——“这个东西有得赚”,而是——“这个盘子有得玩”。那我要用0块的棚,演员我想用好点儿,拍摄周期更长一点。
这种导演的存在是这个行业的幸运,他们为了片子好点,甚至会贴钱。老天爷很公平,这样的一批导演,现在都在头部的位置,岿然不动。当年很多赚快钱的、有些甚至是名动一时的导演,都湮灭在历史的不远处了。
《倩女幽魂》对行业的影响,其实从开机起就开始了,整个行业都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