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影视公司 >> 影视公司前景 >> 正文 >> 正文

大消费专题影视传媒企业IPO审核关注

来源:影视公司 时间:2023/3/9
北京治疗白癜风大约多少钱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18/5469158.html

(股度股权-大消费律师团队部分成员合影)

作者:邵海建律师

来自:股度股权-大消费律师团队

单位:北京市盈科(济南)律师事务所

全文字,阅读需要1分钟

No.1

大文化娱乐行业分类及产业链分析

(一)文化产业的定义与范围

文化产业的定义: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

文化产业的范围:

1、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具体包括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活动。

2、为实现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所需的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包括制造和销售)等活动。

(二)影视传媒行业在文化产业分类中的位置

1、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标准,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一共包括五个大类

2、若按照《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文化及相关产业则划分为文化核心领域和文化相关领域,共计九个大类

(三)文化行业——全产业链分析

1、文化行业产业链包括从创意设计到衍生产品销售,整个链条较长,各环节的价值差异较大,不同企业在产业链上有不同的定位。

2、具体到影视综产业,其产业链构成包括上游内容制作、中游内容传播、下游内容变现三大链条,中游又分为发行、营销、播映等环节。

从产业链条角度来看,影视综产业的上游为内容制作方,主要包括电影、电视剧、网剧以及综艺等作品的出品方/发行方以及版权方,内容提供商主要依靠优质版权内容获得超额收益,总体呈现明显的高度分散特征,长尾效应明显,仅有头部的内容提供商才可直接进入院线、网台等主流渠道播映;

中游为内容传播方,主要通过内容的发行、宣传营销、以及包括院线、电视台、视频终端等各类型的播放渠道等;

下游内容变现方,主要通过会员收入、票房、广告、IP衍生品等多种方式进行变现。

No.2影视传媒类企业近年一直处于IPO之路寒冬期的现状分析

影视行业上市公司有:幸福蓝海()、横店影视()、华策影视()、上海电影()、万达电影()、南方传媒()、华谊兄弟()、捷成股份(82)、奥飞娱乐()、当代东方()、当代明诚(66)、新文化()等。

根据“首席娱乐官”年的报道《正午阳光等影视公司扎堆IPO,50%或将被否》,文娱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和业内的“资本狂躁症”共同催动了影视公司入主资本市场的潮流。六月份,开心麻花、新丽传媒、和力辰光三家影视公司加入了排号IPO的队伍中,排队情况如下:

另外,博纳影业曾对外发布公告称处于IPO辅导期,正午阳光也正式启动IPO计划。对于这些影视公司IPO结果的预测,《首席娱乐官》采访了知名文化科技投资人曹海涛,他表示:“我对影视公司IPO持一个中性的看法,成功率在50%。”也就是说,至少一半的影视公司IPO会被否决,因为这个影视寒冬季才刚刚开始。根据年的相关报道,三级企业均没有成功上市,两家终止,一家被收购。

但IPO是不是影视公司资本化的最佳路径?此前,《首席娱乐官》曾在《如懿传周迅、霍建华片酬共1亿,新丽传媒“哭穷”再战IPO》一文中详解了其三次IPO之路,以及新丽传媒这几年公司内部发生的变化。截至报道时,A股20个月无独立影视公司上市。

年IPO之路在疫情阴霾的笼罩下,依旧不景气。以创业板为例,IPO申报企业中属于文化传媒大类的合计有14家,纯影视类1家—上海灿星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已经问询;14家企业中年注册生效的仅北京锋尚世纪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上市委会议通过的仅广州华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家;暂缓审议的为四川华夏万卷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其他均是已问询或已受理等状态。

No.影视传媒企业IPO审核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