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韩编辑
李春晖如果说过去几年中,是汪海林、于正等成名已久的大咖以一己之力撑起了编剧在大众视野里的活跃度,年夏天的情况则大有不同——《以家人之名》编剧惹众怒、《琉璃》编剧发长文、《皓衣行》编剧回应女演员加戏争议……热剧编剧或大或小、或主动或被动,相继登上风口浪尖。自来有云,电影是导演的艺术,电视剧是编剧的艺术,话剧是演员的艺术。剧本是指导影视剧拍摄的蓝图,在以剧情为主要看点的电视剧领域尤其吃重。按理说,编剧在一个项目中应当占据关键地位。然而在我国的影视产业中,编剧似乎成了贡献与待遇最不匹配的工种,是乙方中的乙方。剧本的完整呈现、自身的相关权益都得不到保障,还时常要为其他环节的“自由发挥”背锅。行业生态的改善绝非一朝一夕,有条件的人只能先自救。以往,编剧们的自救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垂直跃迁,在业界、学界取得荣誉和资历,成了“金牌编剧”,自然也就有了更多话语权;二是横向转型,自己做导演、制片人甚至出品人,主动拥抱资本、成为资本。如今看来,互联网又提供了一种更具性价比的方式:自媒体舆论武器。无需发布会、产业论坛等特定场合,也无需经过宣传、记者的把关转述,如今,编剧通过个人社交媒体即可发声。原本身居幕后的他们,越来越容易——似乎也是越来越急于被听到、被看见。幕后集体出道,源于全民甲方心态?编剧“出道”绝非孤例。在这个全民娱乐的时代,观众对于导演、编剧、综艺PD、经纪人、公司老总等幕后工种,全都越来越熟悉。究其原因,首先,微博、抖快、B站等平台给了所有人发声与展现自我的机会,也大大缩短了这些幕后人员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其次,娱乐内容的创新与多元化,令这些幕后从业者可以以更多形式(比如综艺)出现在观众面前,曝光度、认知度大大提升。编剧宋方金登上《吐槽大会》再次,90后、00后作为互联网原住民,观影量、对内容的挑剔程度远超前代。加上自媒体时代来临后,影视评论走向大众化,诸多专业自媒体、UP主、“民间高人”、饭圈KOL们不遗余力地对最新内容展开评论解析,无形中也科普了许多真真假假的业内知识和专业术语。当普通观众也试图带着专业色彩去品评内容,主创自然也会收获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