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影视公司 >> 影视公司发展 >> 正文 >> 正文

拍网大,养院线,低成本电影创作者的出

来源:影视公司 时间:2023/4/3

文│经纬

“在这个早已按‘亿’、‘十亿’甚至‘百亿’来计算票房的时代,居然还有电影论‘元’来计算票房?”

春节前曾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一波热议的电影《张之洞》,因首日票房仅90元,首周票房元,而“赢得”众多业内外人士惊愕的目光。后虽有热议“加持”,上映月余,总票房也仅区区1万元而已,有网友调侃道:“影院连电费都不够吧”、“群演的工资都不够发吧?”

“这种片子拍出来肯定不是单纯为了挣钱的,为了挣钱拍什么《张之洞》啊,拍个《蜘蛛洞》不就好了?”网友的一句戏谑之言,道出了当下中国电影市场的两大真相:一是没明星、没噱头或者没宣发的低成本电影基本就是市场的炮灰,挣钱、回本之难难于登天;二是有些电影尽管不挣钱,是“赔本买卖”,却也大量存在于市场之中,小成本主旋律和文艺片是主力军。

“赔本买卖”谁在做?为什么还要做?

“以小博大”已十分罕见,

全年一半电影票房在百万以下

与《张之洞》有同样遭遇的作品不在少数。

据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最新数据统计,截止2月20日,在今年已上映的57部新片中,票房在万以下的有21部,在10万以下的有15部,票房不足1万的有10部,其中多数是小成本主旋律题材,如主旋律战争题材的《猎枪》票房元《浴血大别山》78.7万,扶贫题材的《情满茶香》票房元、《美丽乡约》1.2万、《村里来了个洋媳妇》2.2万、《浏阳河上》5.2万、《农民院士》61.2万,以及聚焦杂交谷子科研题材的《谷魂》票房40.1万……

与小成本主旋律以元论票房的尴尬处境相比,小成本文艺片则因有固定的受众而稍显“好过”,今年上映的《来处是归途》票房8.1万、《一江春水》票房万、《东北虎》万。

而相比于大片动辄盈利或亏损上千万、上亿,小片不仅盈利有限,亏损基本是常态。

根据国家电影专资办数据及灯塔专业版数据整合统计,年全年上映的电影共部,票房过千万的部,过百万的部。换句话说,票房未及千万的有部,未及百万的有部,也即:在年全年上映的电影中,超过七成的影片票房在一千万以下,超过一半的影片票房在一百万以下。而票房在十万以下的影片数量也超过了四分之一。

众所周知,一部电影的票房由于有院线和影院及发行方的分成,制片方(出品方)一般只能分到总票房的三分之一左右,比如总票房一千万,制片方大概能回款万,总票房一百万,制片方只有33万。而一部院线电影的制作成本即使是极低成本,制作费至少也在百万元至千万元之间,按照这个逻辑,每年市场上有多少中小成本电影在票房和口碑一般的情况下赔的血本无归?

虽然早些年有《疯狂的石头》以万的成本收获了2万的票房,《人在囧途》以万的成本收获了万的票房,《失恋33天》以大概万的成本收获了3亿票房等许多小片逆袭的案例,但近些年电影市场上“小成本撬动大票房”的案例已经极为罕见了。

“大片才能挣钱,其他都是炮灰”,那为什么每年依然会有那么多“小片”前赴后继地做炮灰?

《一江春水》导演高启盛认为,影视行业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多数从业者都有赌徒心理,“每个人都会觉得我这项目肯定牛,你敢赌才有可能,赌都不敢赌,一点可能没有。但赌博历来大多数人都是输家。”

在赌博心态的驱使下,不仅是低成本小片,据“电影票房”统计,年有包括《图兰朵》《真·三国无双》《侍神令》《铁道英雄》《革命者》等在内的大片都处于巨额亏损的状态,这些大片或因制作粗糙、故事缺乏新意等原因导致口碑不佳而被观众用脚投票,或因成本过高,制片方错估疫情影响之下的市场表现力而导致亏损。

只是,中小成本电影的试错空间更狭窄。而这些片子背后,往往是囊中更“羞涩”的“个体户”电影从业者。

没明星死路一条?

有明星票房提升亦有限

“《一江春水》前期拍摄费用大概两三百万,全是我自己投的。现在票房多万,可能连宣发费用都回不来。”高启盛虽然对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并没有报太多的商业性期待,但如此表现依然令他无比感慨:“投进去收不回来并不是一个良性循环。”

“什么因素最影响一部电影的票房?”

“没有明星。虽然我知道有时候我们太过于迷信明星效应了。但没有明星真的就会死路一条。”高启盛如是说。

在《久别重逢》编剧、导演张五毛看来同样如此。“商业片首先是大明星,因为观众走到电影院是去看明星去,往往不是看编剧,也不是看导演。你看现在电影市场大导演也未必管用。”

由张艺谋执导,没有明星卡司、纯新人担纲主演的《狙击手》,春节档票房“垫底”,但口碑最高

“对于小成本电影来说,小成本就意味着用不了明星,用不了明星就没有排片,就这么简单的逻辑。没有明星的片子,如果说影院能给5%的初始排片,如果片子好,还有一个发酵的过程,然后靠口碑可能会慢慢上涨,但像我们这种片子了不起给你1%的排片,还没开始发酵呢,他就说上座率不行,就不给排片了。那么少的排片怎么发酵,怎么形成口碑?”

他进一步指出,影院的逻辑是,一个片子排片率是5%,另一个是10%,上映首日,如果前者的上座率比后者的高,第二天5%可能就变成了6%,10%可能就变成了9%,虽然这一套数据运算逻辑也很科学,“但是你小成本、没有明星,那你在这套逻辑里面就是死翘翘,完全没有活的可能性。”

没有明星,死路一条,有了明星,投资体量会水涨船高,商业风险也会更大。

对于《东北虎》导演耿军来说,多年的低成本拍摄模式,使得他在以往数部作品均未上映的情况下仍没怎么赔过钱,“走电影节、海外发行和发行DVD之类,都能收回成本,但也赚不到什么钱。”今年1月上映的《东北虎》是耿军第一部走进院线的作品,也是建立在邀请了章宇和马丽两位明星主演,以及提升制作体量的基础上,最终票房收入万,相比于其他低成本电影来说票房已经比较高了,但或许还得依靠网络发行、海外发行等渠道才能保证不赔。

周子陽在年凭借《老兽》以不超过万的极低成本收获了万票房,没有赔钱的同时也让业内看到了他的才华和能力,第二部电影《乌海》制作升级,在演员方面邀请了黄轩、杨子姗两位明星主演,并为影片做了更为类型化的叙事处理,但最终万的票房也同样难以保证回本。

李睿珺从业十多年,拍了6部长片电影,基本都是以极低成本的方式进行拍摄,通常会大量使用非职业演员,“第一部电影是借钱拍的,后来我得挣钱还,第二部挣了一些钱,再加上电影节的资助,就不存在赔钱的问题,第三部成本很小也没赔……”从《路过未来》开始,李睿珺启用了杨子姗、尹昉等明星,最终票房万。

残酷现实不分寒冬,

“拍网大,养院线”是一条出路?

“对于我来说,寒冬贯穿了我整个人生。因为我一直都没有进入到影视门里,没能靠影视来养活我自己,所以这个影视寒冬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影响,因为本身就是在寒冬里面再来个寒冬,无非就还是一样。”当骨朵问及如何看待当下的影视寒冬时,高启盛自嘲道。

“您平时靠什么维持生计?”“终于有一个人问到这个问题,那么多人从来没有人关心过我是怎么活下来。19年之前还拍一些广告或者宣传片什么的,有一点收入,慢慢也能攒点钱,19年之后就是一点收入都没有了,就干点别的跟影视行业完全没关的事情,维持生活。”

在骨朵此前采访的其他创作者中也能发现这些类似的经历。耿军曾做过10年的广告推销员,在杂志社、电视台、报纸、广告公司都有过工作经历,后来拍电影之后,也会偶尔拍个广告,拍个专题片来交房租。《故乡异客》导演李崧鸣在拍电影之前拍过广告、做过执行导演,参与很多商业项目,“年的时候我们在北京一共有7个人一起写一个电视剧剧本,当时立下豪言壮志说,之后一定要冲击欧洲三大,现在8年过去了,只有我一个人再坚持这条路。”

荀伟平花了10年时间拍摄处女作《水草长生》,期间一直以拍短片、宣传片维持生计。“第一部电影成本不到万我已经在拍摄上花光自己所有的钱了。不过与前人艰苦的环境相比,现在好多了,饿不死,只要找到心中的力量源泉,还是能坚持下去的。”

李睿珺同样如此,“我一毕业就在电视台做了很多年,也去拍婚礼片、宣传片、电视节目,做摄像、做剪辑。我前面好多电影的资金都是靠这些工作积攒的。从03年一直持续到14年都是这样子的,现在会去一些影展做工作坊,或者去学校做讲座,有时候也帮别人去看看剧本,去做这些别的相关的工作。”

张五毛近几年在行业内的“折腾”经历让他感受到,“人家赔几百万跟玩似的,咱赔几百万几年都起不来,我觉得活着赚钱比什么都重要,对吧?”通过对电影市场的观察和体会,他认为院线电影只有一些抗风险能力比较强的大公司可以做,“小公司没法做,因为现在市场决定了投资在0万以下的,甭管你做啥都是死,咋做都是死。”

年张五毛从作家、自媒体创业者转行影视后,耗费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院线电影剧本《久别重逢》的写作,年开机前“疫情来了”、“谈好的投资撤了”,他只得自掏腰包及“贷款几百万”坚持把电影拍完。去年4月,后期制作完成后,却一直苦于找不到钱做宣发,片子至今搁置在手中。“很多宣发公司看完都觉得你这片子挺好,有现实性,有思想性,真实感人,但他们说我也没办法,你没宣发费我们也帮不了忙。”

张五毛经常自嘲道:“在自媒体行业凭运气赚来的钱,在影视行业凭实力赔了出去”,但在院线电影上赔的钱,他又凭实力和运气在网络电影中给赚了回来。

在《久别重逢》拍摄完成后,张五毛一次偶然的机会与奇树有鱼合作了一部网络电影《中国飞侠》,不仅作为编剧,在看准网络电影的市场潜力后,他在巨大的资金压力下以剧本作为撬动联合出品的资格,以“编剧+联合出品”的身份初次涉足网络电影。结果《中国飞侠》年12月在爱奇艺上线后,不仅取得了万的高票房,更以爱奇艺站内8.9分、豆瓣开分6.5的口碑打破了网络电影口碑不佳的名声,被誉为网络电影现实题材赛道的标杆之作,他本人也因此被业内人士所熟知。

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张五毛“拍网大,养院线”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或许是一种无奈之举,但对小成本电影创作者来说,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在院线电影日趋头部化的大背景下,网络电影给腰尾部电影人提供了另一种创作可能。这些年,中小成本的院线电影在电影院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拿不到大投资、找不到大明星的电影人该怎么办?我觉得这些人自然会转到网络电影上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2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