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断有电影试图触摸50亿元票房量级的今天,有关电影众筹的骗局也愈发多见。2月20日,徐峥影视文化工作室、沈腾工作室联合发布声明称,近期网络上有不法分子以“徐峥、沈腾众筹拍摄”为由进行非法敛财,此信息内容不实。近年来电影众筹骗局不时出现,并通过包装为理财产品等方式,以较高的收益率吸引人们的视线,甚至还伪造投资合同,导致不少受害者被骗。那么,在电影众筹骗局层出不穷的当下,人们究竟该如何保护自身避免受骗呢?01圈套非法敛财的《奇幻恋人》只是众多电影众筹骗局中的案例之一,近年来随着电影市场不断发展以及单片票房纪录不断升高,也令部分人产生了想要投资电影获取收益的欲望,不法分子正是看准了这点下套敛财。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各种电影众筹骗局中,首先占据不小比例的套路是将电影作品包装成一个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并利用高收益率作为鱼饵,从而吸引受骗者入局,陕西省宝鸡市市民邵先生就是此类套路的受骗者。去年下半年,邵先生通过朋友的介绍了解到一款专门进行投资电影的App平台,名字为君泽影业。当时该App上共有十余个电影项目等待众筹投资,且均为已上映影片的续集,投资时间越长收益越高。邵先生首先在该App上投了1万元,发现15天就获得了元的收益,且本金还能取出来,就彻底放下戒备,再次在该平台上投资电影。没想到,后续的钱全部打了水漂。且邵先生并非是惟一一位受骗者,仅宝鸡市就有81人被骗,被骗金额超万元。除了以投资周期制定收益率外,还有的骗局则是以上映电影的票房表现作为分红的标准,如对外声称“年息6%加50%的分红,上映结束后统计票房将分红打入账户,稳赚不赔”等。对此,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虎表示,这种行为是典型的诈骗手段,除诈骗外,这种行为也扰乱了金融秩序,简单来讲这种行为可以解释为“开小盘”,“只要涉及这种行为,%会是骗局”。将骗局披上理财产品的外衣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还有的骗局则是纯粹的“真人扮演”。不法分子在网上认识受害者后,以异性的身份假扮自己事业成功,而方式就是投资电影且收益较高,随后向受害者推荐电影众筹项目,取得对方信任并从中骗取金钱。02溯源或许有人认为,以上案例明显就是骗局,为何还会有人相信并不断投资呢?这就离不开不法分子的花言巧语和精心安排的布局。在众多被骗案例中,不少受骗者接触到骗局的方式均来自于网络信息,且不法分子为了让自己显得更加真实,会选择制作出网站、App等平台,给受骗者一个较好的第一印象。且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若要做出一个简单的网站或是App,数千元就可成型,但此类产品较为粗糙很容易被质疑,因此也有不法分子选择花费数万元的成本,让网站或是App更加逼真。虽然成本相对较高,但受害者相信后便会往里投入更多的资金,回本完全不是难事,反而还能骗得更大数额的资金。在制作网站、App等平台的同时,不法分子也会对虚假众筹项目进行规划。其中,知名导演、演员参与的上映影片是首要选择,原因则是该类影片知名度较高,能够吸引人们的视线。与此同时,不法分子还会伪造出与影片出品公司签订的相关协议,试图向受害者证明自己可以对外出售一定的投资比例。等到受害者将钱通过线上打入对方的账户,网站或App便无法继续使用或登录,受害者再也无法联系到对方。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骗局越来越多并不断被曝光,取得受骗者信任的难度也在增加,为了让受害者相信自己,不法分子也会拿出自己的杀手锏,通过签订投资合同、安排实地考察影视公司等方式打消他人的顾虑,但这也是整个骗局中的环节之一。赵先生曾通过网络信息看到一部上映影片正招徕投资的信息,且收益率较高,这引起赵先生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