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剧好像要支棱起来了。
热度第一,豆瓣8.4,而且终于不甜宠、不古偶,是国产剧里很久没见到的——大时代。
在剧荒的今天,Sir没有理由不瞄两眼。
你是不是等了很久。
《风吹半夏》
名字,很青春文学。
但题材还是硬的——改革开放、商战、女性,这仨元素单拎出来,哪一个在当下的国剧市场不是有效词?
导演傅东育,导演过《医者仁心》《破冰行动》。
主演阵容,赵丽颖搭档李光洁,欧豪。配角,老戏骨压阵,王劲松、刘威、柯蓝。
改编自阿耐的小说《不得往生》。
配置绝对不低。
但《风吹半夏》究竟如何?
如果以两个参照物来比较的话,那就是——《欢乐颂》以上,《大江大河》未满。
△阿耐作品改编的影视剧
01
一眼能够看出《风吹半夏》的质感,不同于一般国产剧。
它摆出了时代剧该有的架势。
背景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流行词:倒爷。
当时,正从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进行转型,很多商品是价格双轨制,只要你有门路,就能通过倒卖货物来赚差价。
许半夏(赵丽颖饰)就是其中一个。
她和好友童骁骑(欧豪饰)、陈宇宙(黄澄澄饰)无意中发现了商机。
钢厂有不要的废料,可以拉去卖钱。
一斤是多少呢?6毛。
这一转手,就赚了.2块,而年当时一个普通职工月收入也就是多块。
来钱多容易。
尝到了甜头的许半夏,决心把生意做得更大。
一场行业大会上,她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第一步。
这场会,展示了改开背景下钢铁行业的全新生态图:
首先上台致辞的,是省重工业发展委员会副会长高跃进(柯蓝饰)。她代表的是政府力量,占主导地位。
伍建设(刘威饰)、裘毕正(冯嘉怡饰)、许半夏等人围坐一桌。他们是中小钢铁业民营企业主,想要做大只能抱团取暖。
以赵垒(李光洁饰)为代表的外企力量,一进门就有很多人拥上去进酒,有雄厚的资本实力,是香饽饽。
历史的齿轮,这时正转到了民企这边。
民企的带头大哥伍建设,得到了一个门路:北边,也就是苏联,有大量的废钢,如果能想办法进口,转手一卖,能赚上百万。
问题是谁能拿到这批钢材,又怎么打通层层关系?
许半夏琢磨起了这门生意。
就像《风吹半夏》原本的剧名——野蛮生长。
这是一个没有现成经验的年代,全靠胆大的人横冲直撞,就看谁能撞开那扇门。
为了吃下这批钢,许半夏必须建起相应面积的堆场来存放这批钢。但是她看好的滩涂,属于一个渔村。
偏偏渔村的老板也不是吃素的,坐地起价,狮子大开口,租金一路从20万涨到了50万,甚至70万。
这让许半夏非常焦虑。
没有堆场就借不来钱,没有钱这笔生意就黄了,自己押进去的身价也几乎全部败光。
此时,快为这事儿跑断腿的陈宇宙和童骁骑想到了一个主意:
要是被污染了
他就租不出去了
此话一出,连两个人都吓青了脸。
可半夜,几辆大卡车装满了废机油,趁着夜色冲进了滩涂……
最终,许半夏顺利拿下了这块地,然而村民赖以生存的养殖业却因此被葬送,整个水域也遭受了无比严重的污染。
现在,你更直观理解何为野蛮了吗。
当然女主还是要符合正确价值导向的,她赶走了谋划这起事件的童骁骑,用更多的钱来补偿村民。
一方面,《风吹半夏》的确触及到了几分时代的脉搏。
另一方面,它又必须在几种矛盾的力量中寻找平衡:
“带血的第一桶金”,和积极健康的女企业家;主角的求新求变,和变革中因为“分家不均”被抛弃和遗忘的工人;励志的创业故事,和不足为外人道的内幕关系……
这些棘手的矛盾,在当下影视剧环境中几乎是不可解的。
而这,客观上也决定了《风吹半夏》天花板。
02
年代感。
《风吹半夏》里里外外确实花了心思。
外。
剧情设置在东南地区的海滨城市,比内地更快接收到了外面的气息。
赵丽颖的造型,乌发红唇大波浪大耳饰,不就是典型的港风?
桑塔纳、大哥大、东风汽车,童骁骑和野猫在音像店里看到的发哥港片。
这些颇具记忆感的老物件,都出现过。
里。
年,法治建设仍然是社会重难点,在市场的野蛮生长中,民商、刑事、行政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要逐步补位。
童骁骑早在年因为替许半夏出气,殴打其丈夫致残被判进监狱。出狱后,他本人,和身边的兄弟,做事依然带着一种无视法律的匪气。
但遗憾的是。
你刚被年代感带入氛围,迎面撞见的还是熟悉的一套。
比如,凡女性剧就摆脱不了的原生家庭,凸显女主的美强惨。
《都挺好》里苏明玉的“恶毒亲妈”;《欢乐颂》吸血樊胜美的父母和兄嫂;《安家》中房似锦也同样。
许半夏出生时亲生母亲去世,父亲嫌她便取名“半夏”。半夏是一味中药名,熟半夏治病,生半夏有毒。
母亲去世后,其父再婚,取来的后妈也不是善茬。
一见面,就是找她要钱给妹妹买钢琴。
而在许半夏的从商路上,编剧又为她安排了一个被捉奸在床的丈夫,上演一出“手撕小三”的戏码。
在商战的设定下。
编剧为女主设置的障碍,却仍然大量依赖原生家庭、婚姻狗血。
哪怕不是许半夏自己——童骁骑泡上会长的女儿,会长找上门来许半夏只有瑟瑟发抖的份。
旁人给许半夏惹的麻烦,都那么有青春叛逆文学的调调。
这样的情节,偷换掉的是许半夏在商战中,在时代洪流中,真正面对的困境是什么。
也就无法看清,她的成功是从什么当中生长出来。
03
说回年代感。
它并不是简单地提醒,故事究竟发生在哪一年。
也不仅是老物件、历史事件的符号,就像《风吹半夏》频繁用流行歌曲,拨动观众的记忆。
而是让观众能够抽离当下,进入人物所处的时代处境:
那个氛围是什么。
主角在承受什么。
他又为何会做出那样的选择。
以《大江大河》为对比。
何为《大江大河》的年代感?就是一开场,让你感受到宋运辉的无奈,甚至气得拳头硬起来。
在政策的东风下,宋运辉从山背大队的喂猪人变成大学生。
姐姐告诉宋运辉,他考了县里第一名,可以上大学了。
这里有一个细节:姐弟在回家的路上,激动地念起当时的最高指示。
各级领导干部要支持青年人报考大学
在政治审查中要重在本人表现
为建设四个现代化选拔人才
这是关系到我国千秋万代的大事
“这是《人民日报》上的消息。”
接着,是政审。
姐姐向当时的革委会送去政审材料,却被驳回。然而驳回了材料的这个人,是当时已经拨乱反正后,“靠边站的三种人”。
但他们就在身边,且手里仍有一定权力,不能不让人忌惮。
最后,姐姐把政审材料交给了李主任。李主任虽然收下了材料,但宋运辉一开始并没有通过政审。
他来到革委会,与李主任争辩。
李主任:让什么人上大学
许哪些人上大学
这上面有政策
领导有安排组织能负责
这是你能过问的事情吗?
看到了么。
于宋运辉,是国家经历十年浩劫后重回正轨,社会秩序逐渐厘清,自己也随之迎来人生的起色。
是政策落实,社会重启中,有着反反复复、瞻前顾后和循规蹈矩的反弹惯性。
也是无论如何摇摆动荡,最终都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大步流星,青云直上。
最高层政策层面的“大气候”、执行过程中的“局部气候”,最终成就了宋运辉个人奋斗史的“小气候”。
年代剧成功的精髓即在于此。
时代不仅是立在主角身后的背景板。
更是挡在他面前的一堵墙。
主角绝不是片叶不沾身地擦肩而过,而是紧紧撕扯,甚至头破血流地交锋。
《风吹半夏》能让人看到年代。
但许半夏遭遇的种种,又无法和我们经历过的年代真正联系起来。
比如第一桶金。
工厂里的废铁,难道真的会没人要吗,必须等到女主来发现商机?
就凭女主没有任何关系,只和同学父亲打一声招呼就能搞出来?
要知道,那是一个连废啤酒瓶盖都不会被遗漏的年代。
拿到第一桶金后,她迅速开了公司。
但开公司,对当时的普通人来说是那么陌生遥远的事。许半夏如何从块钱,就直接跳到了这一步。
没有交代,好像是一蹴而就。
每人再从中拿出五百块钱
作为咱们开公司的本金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全剧的一处“戏眼”,是剧开始的起点。
立住了,剧集的年代感便可和观众的代入感叠合沉浸;立不住,“入戏”感率先就消失了一半。
相似的一处情节还有,许半夏和伍建设一行人去北边买钢,到达之后才发现被骗了。
此时,其他人悻悻而归,只有许半夏决定留下来寻找商机。
确实,她的商机来了。
但是这样来的——她抓住了骗他们的骗子,骗子得知许半夏做钢铁生意,便主动介绍了自己的舅舅给许半夏,盘活了许半夏的死局……
这到底是成人的发家史,还是剧本杀过家家呢。
外企经理冒着巨大风险,私自将千万巨款打给一个初出茅庐,没有什么商业经验的许半夏。
关键是许半夏压根就没跟他透露过实情:
你怎么一句实话都不跟我说啊
如果这都不算爱,那还能用什么来解释。
其实每次危机关头,观众最想看的是她如何在正面较量中,展露商业智慧和经商手腕,起死回生。
可惜,编剧依然以“天降大饼”来化解危机,主角大开“金手指”,危险消失。
如果你期待的是另一部《大江大河》,《风吹半夏》不够大气。
但大多数人已经感到满足。
因为哪怕不能十分贴合时代,我们也终于等到一部能和时代打上交道的剧。
没有经历过90年代的年轻观众,沉浸在了氛围中。
真正还有印象的观众,也没较真地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比较。
台上人仍在演着当年事。
当年人却一言不发,只是默默走着路。
那些往事,终究是难以回首,欲说还休。
只顾让那故事,继续热闹地演吧。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艺谋不emo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