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电影制作中的职位分工
一部出色的影视作品,背后往往是一整个团队通力合作的结果。现在小编就以中国首部8KHDR电影《十八天》为例,细说制片全流程中的各个职位与职责,带你初步认识电影人的相关知识。
中国首部8KHDR电影《十八天》总制片人:王尊正
制片人(Producer):也称“出品人”,往往也是影片的投资人,但资方和制片不一定是兼任的。影片的商业属性,决定了制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权决定拍摄影片的一切事务,包括投拍什么样的剧本,聘请导演、摄影师、演员和派出影片监制来代表他管理摄制资金,审核拍摄经费并控制拍片的全过程。
电影《十八天》国内独立组执行制片:娄璐(右一)
执行制片(Productionmanager):执行制片人参与的事务非常多,ta是一个影视项目的经理,是掌握影视剧生产的总指挥,他是作决策、直接协调与指挥的人。该职位代替制片人去决定拍摄影片的一切事务,包括投拍什么样的剧本,聘请导演、摄影师、演员和派出影片监制代表它管理摄制资金,审核拍摄经费并控制拍片的全过程。影片完成后,还要进行影片的发行,向市场进行宣传和推销。并且,执行制片的事务会有一部分与其它职位重合,这需要具体到每个项目的语境下来讨论,因此具体职务也不是绝对的。
电影《十八天》国内独立组导演熊科进
导演(director):导演,是制作影视作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用演员表达自己思想的人。是把影视文学剧本搬上荧屏的总负责人。导演同时运用了演员的身体及情绪/视线的选择/光线的调度/画面的构成/剪接的逻辑/声音的搭配,将某个剧本呈现于影视屏幕上,从而将这个剧本及思想表现给观众的人。
导演就好比军队的最高指挥者,一部影视作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由导演的导演能力与艺术修养决定;一部影视作品的风格,也往往体现出导演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此外,影片还能体现出导演看待事物的价值观。
《十八天》国际组执行导演:杨欢(左一),执行制片:李建兰
执行导演:执行导演是导演具体工作的执行人。他主要负责片场的正常运行,以及确保拍摄按照拍摄计划执行,并制作每日的通告单(callsheet)。他要准备好所有的拍摄计划和任务,负责分解剧本分部计划。他要与导演共同合理利用时间,并且监督和保证其他所有工种都能按照时间计划执行工作。他的其他工作包括负责拍摄计划,劳务合同,保证片场安全性,并和制片主任联合管理预算。他一般是导演组的领导,有时会替导演喊“Action”。
电影《十八天》国际组场记:陈晓珊
场记(Supervisor):其主要任务是将现场拍摄的每个镜头的详细情况,包括镜头号码、拍摄方法、镜头长度、演员的动作和对白、音响效果、布景、道具、服装、化装等各方面的细节和数据详细、精确地记入场记单。
电影《十八天》国际组摄影指导:BoHakala
电影《十八天》国内组摄影指导:王剑波
摄影指导(directorofphotography,简称DP):一切与画面相关的工作都是摄影指导的职责范围,也是除了导演外另一个可以喊cut的人。摄影指导在前期会熟读剧本,与导演一起,勘景,参与分镜表制作。D.P.还需要与美术沟通置景和色彩风格,与灯光师(Gaffer)沟通灯光要求,确认使用器材,确认大型设备/辅助设备的选用。
开机后,提前看天气预报。提前看通告。与掌机(也要熟读剧本)沟通。检查美术制作情况。协助导演检查演员表演情绪。必要时指导掌机布置机位。必要时指导gaffer布置灯光及选择灯光类型。必要时亲自掌机拍摄,替代导演,必指导美术发现掌机没有发现的穿帮点。
杀青后:与调色师沟通色彩倾向和情感表达。
电影《十八天》DIT:刘树林(左),跟机员:徐雨飞(右)
DIT(数字影像工程师):DIT数字影像工程师会协助摄影指导系统化的保证储存信息的完整;了解并且熟悉全部工作流程,并在现场对画面进行实时检查、校色、对画面影像进行素材转码处理,从而达到摄影指导预期的画面结果,实现高质量的影像。在此之外,数字影像工程师还要与摄制组各个相关部门有着良好的信息互通的工作,保证拍摄素材存储和转移交接的安全性。
电影《十八天》航拍摄影师:冯艺源
航拍摄影师:又称飞手,但飞手通常指无人机操控人员,而广义的航拍包括了众多空中摄影方式,比如无人机、飞机、直升机、热气球、小型飞船、火箭、风筝、降落伞等。航拍摄影师需要根据导演的创作需求,借助航拍设备,获取地面拍摄无法捕捉到的画面的影像,进行画面拍摄。
电影《十八天》录音师:洪金亮
录音师:录音师是主管一部影片的声音构思和录音的主要责任者。他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导演把一部影片的所有声音录制完好,达到声画最佳匹配的目的。
电影《十八天》美术:KaylynnRaschke
美术师:影片造型设计的主要创作人员。国外称作艺术指导或者美术指导等。美术师的工作,从研究剧本开始,由分析人物入手,根据剧情和剧本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资料积累,进行影片的造型设计。即以化装、服装、布景、道具等造型手段创造剧中人物的外部形象和影片的空间环境──符合人物规定情境、具有时代感和地域特点、并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较多动作支点、有利于场面调度和拍摄的艺术空间。
电影《十八天》灯光师:李信
灯光师:也叫照明师,摄影组成员,向摄影指导负责,主要工作是根据电影内容和摄影意图,通过调整灯具照明来达成各种光线效果。
配乐师:电影配乐师是为电影谱写音乐,通过编写乐谱,允许其他人演奏,添加到电影里。这点将配乐师和演奏乐器的音乐家区别开来。
电影《十八天》跟焦员:EoinMCGUIGAN
跟焦员:运动摄影时,由于被摄体与摄影机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化,需要随着机器的运动不停地校正焦点,使被摄体始终保持清晰状态,谓之跟焦点,此项工作由跟焦员操作。
电影《十八天》跟机员:赵穆辰
跟机员:器材租赁公司委派的负责跟进、检查、设置出租器材,监护设备安全的人员。拍摄过程中需要协助摄影师更换器材电池,为摄影师做出更合理化的操作建议。而这是区域特色,类似于美国电影体系中移动组长的职位。
电影《十八天》花絮摄影师:陈炫霖
花絮摄影师(BTS):顾名思义,BTS是Behindthescenes的简称,即幕后故事。而花絮摄影师则是记录一切幕后故事的人。常见的画面是拍摄过程中NG的镜头,NG是NOGOOD的简称,通常导演喊NG,就是再来一遍的意思,此外,剧组休息,拍摄过程中发生的大大小小的趣事,都可以是花絮摄影师拍摄的重点。
电影《十八天》道具:康向阳
道具:指电影制作中负责道具制作的人员,他主要负责制作、采购电影场景、剧情和人物相关的特定物件。道具有戏用道具、效果道具、市招道具、动物道具等等,其作用是体现场景气氛,地区和时代特色。除了神话片、舞台戏曲等,电影道具都力求真实。
电影《十八天》化妆:孙晓云
化妆师:对电影演员的形象进行化妆处理的专业人员。是电影造型艺术的创作人员之一。化妆师要根据剧本提供主题、人物、情节,对演员做人物化妆造型设计,指导制作各种化妆造型所需的零配件,对影片中的人物进行试妆和定型。化妆师要了解掌握化妆的全部知识和技术,要具备丰富历史文化和生活知识,要善于体察和积累各种生活经验,还要掌握一定的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的技法和技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