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影视公司 >> 影视公司介绍 >> 正文 >> 正文

山西影视文学走上自觉创作路中国经济网

来源:影视公司 时间:2023/5/26

在现代社会,由于传播媒介的作用,电影电视剧在发展中融汇了文学的精华,反过来又以其自身的魅力和优势去影响文学。近几十年来文艺界的一大景观就是: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后,原著的发行量大增,获得更多读者;而绝大多数有品位、上档次、能吸引观众的影视剧,则是来源于水准比较高的文学作品;同时,许多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也加入进影视文学剧本创作行列,有力地提升了影视剧的文学性,促进了优秀剧作的不断涌现。

文学与影视的相互影响

影视文学创作,既是文学事业中的一部分,又是前景灿烂的文化产业。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文学就像一棵盘根错节、枝繁叶茂的大树,随着历史的演进结出了丰硕的果实,积累了富足的宝藏;而电影和电视剧却似运用科技手段培育的速生树种,短短几十年便以其旺盛的综合生命力茁壮成长,打出了自己的天地。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渗透性强的影视艺术,在整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美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电影和电视剧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消费的“主食”之一。

文学与影视相互促进并达到双赢的现实,已经让许多作家从被动参与影视文学创作,逐步走上了自觉创作道路。过去,有不少作家声称:参与影视剧本写作,会对自己的文学创作造成伤害;更有作家认为:影视是大众娱乐文化,与文学的崇高精神是不能混淆的,宁可寂寞,也不去凑影视的热闹出名获利。然而,越来越多的事实说明,作家参与影视文学创作,对于文学创作的意义是不可否定的。作为一种具有现代意识的表达方式,电影和电视剧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艺术。随着时代发展,作家靠文字本身传递信息,是远远不够的。从影视方面说,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影视的传播力量快速膨胀,影视从业人员素质急需提高。因此,影视要想长足进步,也必须向文学借力。

山西作家的影视渊源

山西作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与影视的结合越来越密切。其形式表现为:第一,上世纪50年代至上世纪80年代,赵树理、马烽、西戎、孙谦、胡正、冈夫等老作家,都创作或者有小说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其中,《罗汉钱》《花好月圆》《扑不灭的火焰》《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都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影片。据统计,仅孙谦一个人就创作(包括合作)电影文学剧本21部,其中16部被搬上了银幕,这在那个时代是比较罕见的。

第二,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山西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的,比过去有大幅度增长。其中影响大的有:由柯云路的长篇小说《新星》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由钟道新的中篇小说《超导》改编的同名电影,由张平的小说《天网》《孤儿泪》《抉择》《国家干部》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由马烽、西戎小说《吕梁英雄传》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由王永泰小说《一代廉吏于成龙》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由刘慈欣小说《流浪地球》改编的同名电影等,标志着山西代表性作家的重要作品都在变为影视剧。

第三,除了老作家,山西还有一大批作家直接从事影视文学创作,比如焦祖尧与人合作创作出《大树临风》,田东照创作出《李月生的大半辈子》,王东满创作出《点燃朝霞的人》《风流父子》,钟道新改编和创作出《黑冰》《天骄》《智慧风暴》等,张石山创作有《水浒后传》《兄弟如手足》《吕梁英雄传》《晋文公》,赵瑜创作出《内陆九三》《申纪兰》,周山湖参与创作出《赵树理》《黄河在咆哮》,梁枫创作出《杨家将》《罗贯中》《生死之恋》,于淑莲创作有《昌晋源票号》《驼道》,胡传阁创作出《嫂娘》,葛水平将路遥的名作《平凡的世界》改编为电视剧,张卫平创作的抗战电影系列,谭文峰创作的电视剧《阿霞》,杨志刚的农村题材系列电影等,此外,周宗奇、邓兴亮、马骏、杨茂林、王松山、陈亚珍等作家,也参与创作出多部影视剧;麦天枢、潞潞、梁志宏、孙涛、刘亚渝等,参与了多部电视专题片的撰稿工作。

根据山西作家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和参与创作的影视剧、专题片,基本上都做到了主题思想健康向上;艺术表现手法多样,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曾获得过“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等奖项。

山西影视的文学特色

山西作家在影视文学创作中,一直坚持表现社会现实中公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9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