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屈丽丽
编者按/如果以十年为期限的话,几乎没有哪个行业比出行行业的迭代更为频繁,无论是技术的变革,还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探索。
从滴滴到嘀嗒,从美团出行到曹操出行,包括高德、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在其中的布局,再到T3出行,都让人们看到了出行不断延伸的行业边界及其可能带来的多种“连接”的可能性。
诞生于年的滴滴打车,可以说一直引领出行行业的市场,自创立以来就拥有最广大的用户群和几乎独占的市场份额。然而,年8月27日,因为两起顺风车命案,让滴滴陷入舆论漩涡,不得不暂停顺风车业务,但这给了嘀嗒迅速做大的机会。
年成立的曹操专车(年改名曹操出行)背靠吉利汽车打造了“网约车”的重资产平台,以新能源车切入出行市场,希望打造“互联网+新能源出行服务平台”。吉利的入场让更多的车企看到了机会,年7月,由三家车企联合腾讯、阿里巴巴等共同打造的出行平台T3出行在南京正式成立,并将在年底覆盖绝大多数省会城市。区别于曹操出行,T3看中的是车联网和无人驾驶的前景,加上强大的资本优势,开始进一步推行出行行业的数字化改造,希望在新的起点上重构整个市场。
由此,在“连接”创造价值的时代,研究出行市场的变革和创新,不同参与主体的定位,以及由其投资人结构所决定的企业基因和商业模式的选择,对更多行业都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1.模式
不断探索差异的商业模式
从年滴滴打车开创“共享出行”这一业务品类以来,整个出行市场一直处在模式变革过程之中。
众所周知,“滴滴出行”APP改变了传统打车方式,实现了线上打车到线上支付并评价的闭环。由于精准卡位,滴滴出行获得了资本界的热宠,并在规模大战中获得了绝对优势。年2月滴滴、快的合并,年8月滴滴收购优步。
在年的补贴大战中已经陷入低谷的嘀嗒出行,在网约车的合规化管理之后,开始凭借其轻资产的运营模式强势崛起。
出行的高层不止一次指出,“出行独特的运营方式为出行创造了强大的生命力和足够的灵活性。在出行平台上,不管是网约出租车业务还是顺风车业务,旗下并没有车队或是租赁车队,因此不需要承担任何运营费用,也没有营业牌照的需求。”
加上当时滴滴的顺风车业务无限期搁停,嘀嗒开始在市场上突飞猛进。公开数据显示:在经历了连续4年的亏损后,出行从年开始盈利,当年的利润净额达到了1.72亿元,成为首家实现盈利的出行公司。与此同时,公司整体注册用户数突破已1.8亿,注册车主数突破万,认证通过车主超过万。
面对外界对于出行过于专注细分市场,平台太小的质疑,嘀嗒出行CEO宋中杰表示,“我们的定位是大众出行平台,绝对不是一个小池塘里的大鱼,而是大池塘里面的大鱼。”嘀嗒出行产品副总裁朱敏亦表示,“这两个产品组合面对的场景加起来能覆盖95%的用户对四轮移动出行的需求。”
年5月,吉利在出行市场上低调入局,创立B2C平台曹操出行,成为国内首个转型进军出行领域的主机厂。
主机厂系的出行平台最大的卖点是车辆由自己定制生产,可以提供标准化的服务,对于司机和车辆的安全方面有更强的掌控力,也更容易获得用户的信任。
对汽车产业链长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