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影视公司 >> 影视公司前景 >> 正文 >> 正文

历经四季,严肃文学影视化能否再度迎

来源:影视公司 时间:2023/2/23

在国内近两年官宣或上线的影视作品中,出现了越来越多“严肃文学”的身影,使被网络文学“垄断”已久的影视行业焕发出不一样的色彩。

许鞍华执导、改编自张爱玲同名小说的电影《第一炉香》,娄烨操刀、虹影小说《上海之死》改编而成的《兰心大剧院》在年下半年登陆院线,靳东、闫妮主演的电视剧《突围》则是周梅森原著小说《人民的财产》影视化的产物。

不止这些,还有一大波严肃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正在“赶”来的路上。改编自双雪涛小说《平原上的摩西》的电影《平原上的火焰》已拍摄完成等待上映,由梁晓声的《人世间》和金宇澄的《繁花》两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改编的剧集也将很快面世。此外,路遥经典小说《人生》、王蒙的《这边风景》、刘育新的《古街》以及贾平凹的《秦腔》等严肃文学的影视剧改编也即将提上日程。

从多年前的改编热潮到逐渐遇冷,再到如今重新回暖,严肃文学的影视化仿佛经历了四季的洗礼。时至今日,它的春天能否真的再度来临?

从“早春”到“严冬”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称得上是严肃文学的“春天”。

所谓严肃文学,在行业中其实并没有特别明确的定义,不过从内容和题材上看大致可以解读为: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内容具有严肃性、艺术性和时代性的文学作品。而从来源处看,绝大部分指的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的作品、在《人民文学》《小说月报》等主流文学期刊上发表过的作品,或者获得过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奖项的文学作品。

彼时深受“宠爱”的严肃文学,凭借着其独特的高级感与艺术价值,给影视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养料,由此输出了不少极具社会影响力的“爆款”作品。

由张艺谋执导、莫言小说改编的电影《红高粱》是首部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的亚洲电影;改编自余华同名小说的电影《活着》,在戛纳国际电影节拿下了三项大奖;根据钱钟书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围城》也收获了飞天奖、金鹰奖等多项荣誉。

电影《活着》

不止如此,还有改编自柯蓝小说《深谷回声》的电影《黄土地》,改编自苏童小说《妻妾成群》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以及改编自陈源斌小说《万家诉讼》的影片《秋菊打官司》等,也都是热度口碑双佳的严肃文学改编作品。

此外,包括鲁迅、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等在内的多位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以及其他在期刊发布或得奖的优质严肃文学内容,也都曾进行过影视化改编,且在市场和观众心中均获得了不俗的评价。

电视剧《围城》

不过,行业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进入21世纪后,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传播方式发生变化,市场选择变得更加多样,从而使网络文学备受青睐。有统计表明,自年开始,网络小说的出版量(总印数)每年大约以25%的速度递增,催生出新一轮的“文学热”。在此基础上,网络文学IP的影视化改编也日渐高涨。

尤其是年之后,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环境的双重作用下,基于网络小说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几乎占据中国影视产业的半壁江山,各大视频网站和制作公司也纷纷加入网生内容的制作当中,许多网文甚至出现了未写先卖的火爆现象。

与此同时,严肃文学则仿佛从暖春进入了严冬,一度呈现式微之势,期间虽然也不乏《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等叫好又叫座的严肃文学改编内容出现,但是与早年间的“春日盛景”相比,还是难以同日而语。

深入探究严肃文学影视化改编遇冷的原因,其实远不止网络文学冲击这一点。其一,由严肃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虽然“高雅深刻”,但在这个被工作和生活压力围困的当下,相较于需要投入精力去咀嚼和品味的经典之作,人们更热衷于轻松欢乐的解压作品,趣味性和娱乐性已日渐成为影视内容的主导。

其二,在国内严肃文学的影视化过程中,存在着“一流作品,三流改编”的魔咒,许多长篇严肃文学改编难度大,故事内容并不适合影像化,作品审查相当不易。再加上经验丰富的编剧难求,改编失败的案例不在少数,故而愿意尝试和坚持严肃文学改编的人也越来越少。

其三,严肃文学具有较强的艺术性,但将它放入影视市场后,将难以避免地受到商业化因素的影响,所以如何平衡严肃文学改编作品的艺术性与商业性,也是一个亟需商讨和解决的问题。

历经“四季”,枯木“迎春”

仿佛走过了一整个四季,严肃文学的影视化改编近几年如同冰雪消融,逐渐呈现出回暖的态势。

年上线的剧集《我是余欢水》可谓给严肃文学的影视化带来了新的启发。这部作品改编自余耕的小说《如果没有明天》,小说原作刊登于《小说月报·原创版》,还曾获得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影视剧改编价值奖。

不同以往的是,《我是余欢水》没有沿用严肃文学改编剧长片、台播的模式,反而选择以12集网络剧的形式播出,故事内容虽然聚焦于中年人的生活危机,但贴合现实的情节与年轻化的呈现手法,再加上“出品必属精品”的正午阳光悉心打磨,一举收获了中青年等大批受众的青睐。

改编自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彦同名小说的《装台》也在年底与观众见面。凭借着对现实生活的深度挖掘,这部作品在今年的白玉兰奖上入围七项提名,并最终拿下最佳改编编剧奖,同时还在豆瓣收获了8.1的高评分,展现出严肃文学影视改编作品的超高水准。

年年初的主旋律题材剧作《叛逆者》,则改编自人民文学奖得主畀愚的同名小说,这部作品的“出圈”也再度引发了观众对谍战剧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