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张杰非彼张杰。
他是出生中医骨科世家的资深雕塑爱好者,他是从小在体委大院长大的绘画痴迷者,他是热极一时的天府熊猫塔宣传片拍摄者,也是曾亮相纽约时代广场文化推广短片的摄制者。
在他身上似乎有一句话最为贴切——不会做雕塑的收藏家不是好导演。
文
严青青
图
受访者提供
96编辑器
年,导演张杰还不能称之为导演。
这一年,他从《成都晚报》跑去深圳,在被称为金钱的沃土上干起了平面设计。这一年,怀着发财梦的小青年想要试一试运气,在不甘于此的路上闯一闯。
拍摄现场
这一年,他住在深圳皇岗口岸第27层的高楼,跟几个同事喝着啤酒熬通宵,只为用Softimage渲染出一滴三维的水来。
但这一年,意外地,张杰的导演梦开始萌芽。
如果把镜头拉远一点,放在更大的环境背景之下,张杰感觉自己赶上了一个好时候。那时候全国范围内,都少有私人影视公司,而他则是赶上趟儿的人。那年他到深圳,从公司同事那里接触到当时国内比较火的影视制作风格,第一次知道影视原来可以如此多变。那时最疯狂的时候,他连上厕所都在琢磨英文原版书里一个视频制作特效单词的意思。
张杰在拍摄
当然那时平面设计还是张杰的主业。但是从渐渐推开的影视创意的门缝里,已经露出了一丝光芒。他决定从生活条件较好的27楼电梯公寓,搬去了那年有着深圳“贫民区”之称的莲花北居住。在那里,他可以更为直接地接触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人生百态开始成为他眼睛里播放的影视,鲜活而真实。
深圳打拼六年后,张杰辞职上北京电影学院学习。那是年左右,他还与朋友创立了北京景图广告。北京的冬天大雪纷飞,他需要从马甸桥骑自行车前往北电上课。拉片是当年记忆最深刻的场景,来自四面八方的一群人坐在教室里,看服装、灯光、摄影、演员调度。一部片子来回可以看上十几遍,他却越看越痴迷。
拍摄后的合影
当时广告公司正与一家韩国动画公司合作,张杰就现学现卖,上午上完课下午就给合作方做培训。这种教学方法,无形中让他在电影学院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强化和巩固。
一台阿莱摄影机、一盒柯达16毫米的电影胶片和4分多钟的时长,宣告了他的电影学院的学习生涯。
学有所成后,他放下在北京的一切,像印第安式回旋镖一样,终于飞回阔别多年的家乡成都。
四川电视台是回乡的第一个训练场。当时的张杰已有作品傍身,又恰逢遇见电视台领导慧眼识金,于是他被招进台里,次日便直接上岗。
磨砺从第一条公益广告开始。张杰自己写文案做拍摄方案,修改第20次之后,依旧能听到老大和颜悦色地说:“稿子不错,但是还需要再斟酌斟酌。”这句话几乎就是当时的噩梦,每每听到前四个字,张杰就清楚方案又没通过。
拍摄现场
不过,车到山前必有路。有一天下午,他路过西安中路,偶然看见一幕颇有意思的场景。局部镜头下一对夫妇正在勤劳地弹棉花,当眼睛代替摄像机将镜头逐渐后移时,一个偌大的施工现场开始显露。工地上“施工重地,闲人免进”的标语贴在外墙上,另一边是夫妇俩的棉花生意正如热火朝天地进行。
张杰当即灵机一动,心里默想道:“这不是现成的公益广告素材吗?”那天下午艳阳高照,他走到棉花摊前,操着一口地道四川方言问:“老板,你们弹一天棉花收好多工钱哦?”老板也不迟疑,用余光看了一下眼前的光头答道,50块。
“那我给你们50,耽误你几个小时哈。”话毕,张杰咚咚咚跑上楼,将拍摄想法与老大沟通汇报。这时同样的一句话又开始响起,只是这一次老大多问了一句:“预算多少啊?”
拍摄环境里的众人
出乎意料地,拍摄方案通过,第一个公益广告终于落下帷幕。弹棉花的夫妇在拍摄结束后也挪开了施工重地,另找了作坊。
如果说之前的拍摄都只是局限在“低成本小儿科”范围,那么张杰真正与导演这一行牵上线,是在一个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川台知名导演唐毓椿带他参与五粮液作品的前期拍摄。
宜宾天热,一进五粮液的拍摄现场,弥漫的全是浓浓的酒糟味。没多久,一些人中暑,拍摄团队却依然坚持工作,那种敬业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张杰。
现场踩点
拍摄工作中,导演的中心角色非常直观地呈现在张杰眼前。几十人组成的群队,在这块土地上几乎变成了一座王国,而导演扮演的角色就是王国的引领者。
“做导演这行如果太心软,自己就会被废掉。”张杰开始明白,嘈杂的现场必须有人来主导,导演必须强势。一个群体几十人,诸如器材灯光,每个部门都有一个“头头”。这些部门头头跟过许多导演,“如果你自己基本功不行,现场就没人会理你”。
山间拍摄
早年做刚导演时,张杰遭受的打击也不少。年轻小导演往片场一坐,没几个人搭理。曾经有一次拍摄,灯光师坐在本属导演的张杰的位置,并且拒绝让座。实践中获取的经验教训最为直观,张杰开始慢慢扭转自己作为一名导演应有的角色。
年末的钟声开始敲响时,电视台的春晚短片又给了张杰机会。当时有一个女编导,对着8个机位切换,手指灵活自如美丽得就像弹钢琴。切换不容出错,画面呈现快节奏,张杰瞧着编导切换自如的效果,自己也琢磨出了大场景的把握节奏。
后来他形容入行几十年的经历,总把无数次“挑战自己”挂在嘴里。毋庸置疑的是,在他这里,每一次“偷师学艺”,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他往前奔跑。
拍摄后的现场合影
于是,第一次独立全程现场直播的机会落到手上时,张杰毫不犹豫直接担任总导演。这是一场消防救灾演练的现场直播,选定位置在山间。他带了50人团队奔赴现场,主要工作人员都配备了对讲机,提前确定拍摄角度,安排现场调度。毕竟是第一次接大型现场直播,他的神经一度高度紧绷。
从排练到当天直播,整整三天时间张杰不敢睡觉。最后直播圆满结束,他独自坐回车中,紧绷的弦瞬间放松,整个人完全坍塌。
就这样,张杰完成了人生第一次全程统筹的现场直播拍摄活动。他嘴里常说的一句话,足够概括他这些年精进技艺的秘诀——必须胆大心细,敢于接受挑战,只有不断突破自我,才有可能进步。
前面几十年的时间,张杰确实还没想过自己能成为导演。他的人生轨迹里,没有像小说主人公那样大的坎坷起伏,也没有什么命运被陡然转变的时刻。
他出生在年,从小就在四川省体委的大院里泡着。由于从小过于顽皮,为磨练性子,高中时期他被父母送去学绘画。后来他拜同住一个院子的雕塑大家赵树桐为师,却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地痴迷上雕塑。
年轻时张杰在做雕塑
疯狂的时候,寒冬腊月他也会在阳台上折腾雕塑。在当时,做雕塑几乎就是他的职业方向,于是他考入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后又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装饰雕塑。
学业结束后,张杰回四川和同学一起开了一间雕塑工厂。当时的雕塑市场极好,那时战旗的大哥大见证了他的风光。他喜滋滋地回忆起那年在新都做西游宫的大型雕塑项目,他们一群雕塑学生包了几辆三轮车在新都的大马路上的拉风场景。
张杰有一个习惯,一旦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时刻,他就会跳进学校输入知识。不久他再次北上,到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当时前沿的电脑设计。这为他毕业后再次回到成都,进入报社奠定了基础。
拍摄现场
正如他自己所说,所有的经历都是伏笔。从雕塑到设计、导演,每一个行业的关系看似不大,但又偏偏层层递进地推动着他开始了如今的事业。
年,张杰将成都的工作室注册成为影视公司。虽然主业是导演,但是每位来到张杰公司的人,大概都会被满屋子的雕塑所震撼。在他看来,做雕塑和做导演在本质上都一致的:做大型雕塑,需要带头上阵,掌控全局;拍摄片子,同样也需要带队上阵,指点江山。雕塑的造型,设计的美感,运用到画面的拍摄上,也是异曲同工。
张杰与天府熊猫塔
年,张杰与团队拍摄的一部文化推广短片还曾亮相纽约时代广场。作为专业雕塑出生的导演,张杰尤爱拍摄具有传统历史味道的老手艺。那些逐渐失传的古老工艺,那些坚守几十年的手艺人,都是他敬重和想要去记录的故事。
96编辑器
蓉漂人物问卷
张杰
主营方向——影视制作
Q:你最喜欢的一道成都菜?
A:太多了
Q:你最喜欢去成都哪个地方?
A:我的工作室,巴适
Q:你最钦佩的人是谁?
A:赵树桐
Q: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A:更好驾驭影像的才华
Q:你目前的心境怎样?
A:还在不断进步不断学习
Q:你的业余爱好是什么?
A:以前每天回成都,都会坚持看四五部片子
Q:你最看重朋友什么特点?
A:真诚
Q:如果重选一次,你会选择做什么?
A:还会做这个,太有意思了,有钱赚,我还喜欢
Q:如何用一句话形容成都?
A:充满诱惑的地方,不往上走,就会被淘汰
Q:如何用一句话形容自己?
A:我是一棵不断吸取营养的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