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体类专业招生省份及计划
注:具体计划以各省市教育考试院(高招办)公布为准。
艺体类专业介绍
艺术设计学院
吉利控股集团先进的技术、研发、设计资源提供直接支持与保障
与意大利米兰新美术学院开展专业学位联合培养
著名艺术设计大师许燎源先生担任艺术设计学院院长
聘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一流艺术大学师资
一流的教学软硬件环境和实践性教学平台
拥有省级校外实践基地
艺术设计学
培养未来的艺术家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产业发展需求为根基,以设计实践为权重,旨在培养具有艺术创新能力、艺术鉴赏能力、设计综合分析能力,熟悉我国相关行业政策法规,能从事平面设计、包装品牌策划、企业形象系统设计、室内设计、展示空间设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书籍设计、广告设计、品牌包装设计、企业形象系统设计、UI设计、品牌策划、信息可视化设计、动态图形设计、家具设计、照明设计、室内设计原理、展示空间设计、汽车展示设计等课程。
专业特色:
本专业积极探索工作室教学模式,推进校企合作,注重学生创新创意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坚持以工作室培养形式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以完成技术项目为目标,同时融入生产环节,完成教学实践任务,培养学生所需专业知识技能,使教学与实践达到完美的结合。
就业前景: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文化创意、视觉设计、空间设计、会展设计、品牌策划等设计服务领域,从事创意设计、广告设计、UI设计、品牌包装设计、室内设计、展示设计、设计管理、策划、运营等工作。
产品设计
培养优秀的产品设计师
培养目标:
本专业融合造型艺术、创新能力、智能制造技术于一体,旨在培养具有较高审美判断力和综合产品观,掌握新材料、新科技和新表现的融合新能力、文创设计能力和项目实践能力,能在汽车造型设计、产品设计、交互设计、用户研究等领域,从事基础研究、造型设计、产品研发、设计战略管理、项目全产业链把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汽车造型设计、交通工具设计、出行方式研究、材料与工艺、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产品交互设计、汽车衍生产品设计、生活时尚用品设计、工业产品展示设计等课程。
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用户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为导向,解决产品、服务、人、环境的综合问题,构建了符合最新趋势的产品设计课程体系,专业教学特色主要体现在全产业链参与式教学模式,以及对设计思维、表现、材料、技术、营销等的融合训练,侧重于汽车造型设计和产品设计的用户体验、设计方法、策略研究和实践操作。
就业前景:
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从事以产品创新为主的设计、管理工作,能从事汽车造型设计、智能产品设计、文创产品设计、交通工具设计、产品服务系统设计、产品模型制作及相关信息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等工作。
环境设计
培养优秀的环境设计师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与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设计思维、表达、沟通和管理技能,熟悉行业政策法规,具有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国际化视野,能从事设计研发、区域振兴、城市更新、公共艺术创作、环境空间系统设计、管理以及相关研究工作,能够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综合造型设计、家具设计、装置艺术、服务设计、住宅空间设计、环境照明设计、设计思维与表现、公共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小型建筑设计、公共景观设计、公共艺术品创作等课程。
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协调创新,面向未来”为教学理念,系统研究人居、环境、艺术、需求之间的关系,通过项目制、产教融合、跨专业协调设计模式将实践项目与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系统化设计和跨界合作的能力。本专业侧重于公共景观、区域振兴和城市更新等方向的教学应用,并强调艺术介入在其中的作用。
就业前景: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文化创意、景观规划、城市更新、公共艺术等设计服务领域,从事公共艺术品创作、环境艺术设计、空间设计、建筑表现图设计、公共家具设计及相关的设计研发、管理、运营等工作。
数字媒体艺术
培养优秀的交互设计师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和设计思维的方法进行艺术处理和设计创作的专业。旨在培养学生从事软件界面设计、影视动画、用户体验设计、交互设计、数字化表现与传播设计、智能可穿戴、虚拟现实设计等艺术设计与信息科技方面的整合能力和艺术创作实践能力,培养具备跨领域合作能力,具有创新意识的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设计思维与表现、三维制作软件(3DMAX+C4D)、开源硬件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动态图形设计、新媒体短视频创意策划、影视特效创作、动画分镜头设计、动画剧本制作、交互产品设计、数字互动影像设计、数字媒体技术、协同设计与用户体验实验室、服务设计等课程。
专业特色:
本专业基于设计思维(DesignThinking)与体验式教学的协同创新理念,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利用项目制、Workshop工作坊及协同设计的教学模式,打造“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团队,创立协同设计与用户体验实验室,致力于协同设计、智能交互模式和设计思维的研究和开发,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系统化设计和跨界合作能力,解决设计实践与教学研究融合问题。
就业前景:
学生毕业后可在信息科技产业、IT互联网产业、动漫游戏及文化产业相关领域,在互联网公司、服务机构、影视数字娱乐及数字展览馆等机构,从事UI界面设计、影视动画特效、用户体验设计、动漫游戏及数字影视相关行业的游戏动画设计、交互设计、智能可穿戴设计、虚拟现实设计等各领域的策划、设计、艺术创意和表现等工作。职位包括交互设计师、用户体验设计师、影视后期剪辑、产品经理、UI界面设计师、多媒体软件开发、动画游戏交互设计师等。
师生作品
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炬-许燎源教授作品
人文学院
融入大背景:深入对接成都文化艺术行业,见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
对接大产业:与铭泰方程时空港、全国大型文旅演出艺术团体等项目深度融合
进行大包装:携手吉利控股集团、东软集团等,打造一流教学软硬件环境和实践教学平台
引进大导师:聘请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大批艺术家,引进大批海归学者、青年艺术家等世界名校师资
搭建大平台:与北丹麦大学学院、马来西亚I-SYSTEMS学院等知名院校合作,拓宽升学渠道
广播电视编导
成为一专多能、跨界融合的高素质应用型广电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数字信息时代发展需要,熟悉新闻法规与政策,具有扎实的数字视频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能在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影视制作、新媒体机构、企事业单位及各类信息服务机构,从事采编播一体、视频内容创意生产及项目策划运营等“一专多能、跨界融合”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艺术概论、广播电视学导论、广播电视编导概论、网络与新媒体导论、视听语言、影视文本写作、影视摄像技术、影视剪辑艺术、影视制作技术、影视栏目与节目策划、新媒体产品设计等。同时可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从以下方向中任选一个课程模块修读:影视编导课程模块:影视编导概论、微电影传作、影像无人机、虚拟仿真创作等。影视节目制作模块:视频节目包装、动态造型、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等。节目主持课程模块:语音与发声、广播电视节目主持、影视配音、新媒体主持。
专业特色:
本专业依托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融媒体实验中心”“大数据新闻实验中心”“媒体大数据实验中心”,采用“项目导向、实战训练、学科交叉、跨界融合”的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实战能力。
就业前景: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影视制作、新媒体机构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宣传文化部门从事影视编导、栏目策划、节目编导、信息可视化设计、数字影视内容创作、影视特效、无人机影像、栏目包装、播音主持、媒体直播、网络营销、网红经济等工作。
表演
培养新时代有艺术创新能力的表演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戏剧影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表演技能,具有丰富的综合艺术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创作能力,在戏剧影视表演、声乐表演、舞蹈表演、器乐表演、儿童艺术教育等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艺术概论、中外戏剧史、影视戏剧概论、声乐、台词、形体、表演等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同时,从以下方向中任选一个模块课程修读:戏剧影视表演:语言技巧、表演提高、镜头前表演、影视配音、表演元素训练、剧目排演等。声乐表演:音乐基础、声乐(美声、民族、通俗)、声乐艺术指导、钢琴即兴伴奏、作曲与和声等。舞蹈表演:舞蹈提高、民族舞、古典舞、现代舞、技术技巧、舞蹈剧目等。器乐表演:钢琴(二胡)提高、钢琴即兴伴奏、钢琴(二胡)艺术指导、作曲与和声等。儿童艺术教育:教育学、心理学、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罗兹、儿童舞蹈、儿歌弹唱等。
专业特色:
本专业采用“因材施教、一专多能、实践训练、教演结合”的培养模式,面向新媒体,新业态,新经济,与成都音乐节、铭泰方程时空港、全国大型文旅演出艺术团体、吉利-东软“融媒体研究院”“网红经济孵化中心”等项目深度融合,在养成基本艺术修养、掌握通用艺术能力的基础上,形成核心能力。
就业前景: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文艺团体、影视制作机构、新媒体企业、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以及儿童艺术培训机构从事表演、编创、教学、研究、管理等相关工作。
风采展示
体育与健康学院
运动康复
培养专业的运动康复师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好的科学和文化素养,较好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系统掌握运动康复和运动医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运动康复诊疗和运动防护技能,以“运动医学”为特色优势,具有较强实践能力,未来能够在康复机构、运动训练基地、社区康复中心、大众健身等机构,从事运动康复诊疗、运动伤害防护、健身和体能指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专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办学思路,明确“岗位引导,一专多能”,“运动与医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吉利集团,引进国内外先进的专业教学理念和优秀师资,既培养能够为专业运动员提供康复医疗保障的运动防护师,也培养能为疾病患者、亚健康人群和其他特殊要求的人群进行康复治疗和训练的运动康复治疗师,以及能在运动康复专业领域进行科研教学的人才。
就业前景:
学医院的康复科、体育运动基地、健康休闲俱乐部、职业运动俱乐部、社区、健康与康复研究所、体育与卫生行政部门从事康复治疗、健康教育、健康测定与评估、健康指导、卫生保健及行政管理等工作。
更多相关讯息欢迎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09.html